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试论汪曾祺的世俗自然观

试论汪曾祺的世俗自然观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605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试论汪曾祺的世俗自然观,

出生于江苏高邮的汪曾祺,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这种教育本身有极浓厚的世俗人文气息,对汪曾祺的影响相当深远。在《自报家门》中他说,“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至。”又说,“我觉得儒家是爱人的。因此我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

在汪曾祺平凡而不平的生命历程中,他似乎总能以一已之心来寻回精神层面上的某种迷失。这种精神迷失在他们经历过十年浩劫的一辈人那里,是广而深的。这很大程度上,缘于传统文人给予他的,世俗化的自然心态。特别是以陶渊明、苏轼、归有光一脉下来,我隐约感到某种传承。这里头就有所谓的“超功利的率性自然”。汪曾祺与他们同样能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同时,不失自己对生活的追求。或许汪曾祺不曾有苏轼那样的“达”,但在“穷”时,他依旧怀有一可颗爱人的心、爱生的心、爱美的心,终其一生而不懈追求。在精神层面上,这种追求更体现出了一种民族姿态和世俗意识。不仅如此,在文学创作上,汪曾祺也是在这一脉文人上,有了现代意识的传承,尽管这种传承是从个体开始的自觉。

在汪曾祺的创作中,特别是小说,从精神内核上讲,可以说是借民俗的、民间化了的人和事来表达,对于一个时代民众的生存状态的某种看法。这种看法实质上是具有中国情结的民间大众的世俗自然观。与几千年来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一样,没有刻意而为然的,全然是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干自己想干的事。在我看来,这几乎等同于一种民族心理,或者说一个民族生存方式在精神上的指引。

在传统意义上讲,中国小说似乎一直与世俗精神有一种冥冥中的缘分。就其集大成者中的四大名著来说,也不过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而已。但就是因为其极力表现出来的世俗光芒,使得他们在遭焚毁之后仍得以流传。阿城在他的《威尼斯日记》中说:“中国传统小说的精华,其实就是中国世俗精神。纯精神的东西,由诗承担了,小说则是随世俗一路下来。”我很同意这个说法。因为从大处讲,人首先是自在的凡人,都有日常起居饮食之需,都有七情六欲;从小处着眼,每个人至少都有求生的本能,特别是在中国,生的本能在几千年的儒家文明熏陶下,演化为对安生立命的追求。这种世俗而又自然的追求,领着人们走进那游离于现实(政治)之外的,根植于社会底层民间土壤的理想国。这个"理想国",显然有是人看出了现世的太多苦痛和无奈,而给人们慰藉来了。在这个层面上,汪曾祺笔下的理想国,是作家对生活本身的某种理解、包容,甚至于是感恩——因为,有这世俗自然的空间,我们这样一群人,才有了安生的理由,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乐趣。

汪曾祺的小说,自有他特有的手笔。他不去苛求情节的起落和戏剧化的冲突;也不去写历史的变通和人间的沧桑。很多时候,他只以一颗静观而自然的心,用平淡如水的言语叙说市井村落的细碎琐事,说说那仿佛离我们的尘世很远的,又如同在我们身边常人有的起居行止、音容笑貌。在日复一日、岁复一岁中,自然本真的生活深处,还有这样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生活境界——朴素、沉静、水一般的生命之美。这种美是世俗自然下精神和谐。汪曾祺在其《自选集·自序》中说,“我的作品不是悲剧。我的作品缺乏崇高、悲壮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这“和谐”,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包容和仁爱;是人与物,人与自然的交融共存;是一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某种承担,某种求得安生的世俗自然。

生活的不安定,是使人遁入文字虚拟世界,以来求生命的滋润的很大原由。在《蒲桥集·再版后记》中汪曾祺说,“喧嚣扰攘的生活使大家的心情变得很浮燥,很疲劳,活得很累,他们需要休息,‘民亦劳止,迄可小休’,需要安慰,需要一点清凉,一点宁静”,或者“滋润”。做了二十年的右派后,汪曾祺精神抖擞地回到原来的单位工作,有人问他,“你这些年都是怎么过来的呀?”,说的无非是死的死了,伤残的也都身心俱疲,怎么会有过得如此好的右派在。汪老的回答大约是四个字,“随遇而安”(他写过一篇回忆右派的文章,题目是《随遇而安》)。在寂寞的生命过程中,寻求一个安生的理由。那就是在作家自为的世俗自然背后,虚拟出来的小说世界。这毋宁说是“寻求文字上的安慰”(周作人语)。

汪曾祺曾写下一首很调侃的小诗,叫做《我为什么写作》:

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

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

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

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

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就是这样一首诗,让人感到一个小老头的生命在延续——在他的世俗自然的世界里。也许世俗自然就是这样,既无悲观,亦无乐观,而是一种无观的自在。



试论汪曾祺的世俗自然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