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意指导学生把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感情变化的线索。抒情诗并不长于写人,但这首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和蕴含的社会意义。从诗人感情变化线索来看,这首诗以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开始,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和大堰河的艰苦劳作和悲苦命运,到最后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理清诗的抒情脉络,有助于把握大堰河这一形象。
3.艺术形式方面,可重点向学生讲解这首诗所运用的大量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手法对于加强抒情效果的好处,还可适当讲解诗中运用的大量描述性意象及其作用。
《中外短诗五首》(《断章》《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
1.教学这几首短诗,可多用比较鉴赏的方法。比较的目的,主要在于感受不同的诗歌风格。比较是一个鉴别、鉴赏的过程,因为诗歌的篇幅一般较短,便于比较。
2.这五首诗都属中外短章精品,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构思精巧,建议学生最好能背诵下来。
3.鼓励和指导学生尝试进行诗歌创作。这五首诗篇幅短小,便于模仿学习,可让学生选择生活的一个方面,尝试写一首短诗。
最后,再提几点意见供老师们参考。
1.加强思想道德、革命理想和审美感情教育。这个单元中,有传统课文《沁园春长沙》,这位伟人在诗中抒发的革命豪情,应当让学生充分感受与理解,并转化为一种崇高的人生理想;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对大堰河这位普通中国农妇的描述和赞美,有象征主义和现实意义,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散联想,从而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其他的篇章也都是对学生进行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教育的好材料。
2.《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的“课文研讨”中都有“问题探究”,这些问题,有关于主题思想的,有关于表现手法的,有关于语言品味的;有些问题是关于对诗歌整体把握的,有些问题则属于对作品的细部分析。无论什么问题,都应该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应注意钻研这些问题,并与学生一起展开研讨。
3.中外好诗不可胜数,这里的9首诗仅为举例性质的,无法反映中外新诗的全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延伸拓展,指导学生举一反三,阅读更多的中外名诗,提高诗歌鉴赏力。
4.结合这个单元的内容,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朗诵的诗歌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自定。如:课文中的诗、扩展读本中的诗、课外自选的诗、自己创作的诗,还可把中国古典诗歌改写成新诗进行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