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深刻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深刻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930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深刻,
戴薇薇

曾经在一个偏远的农场,见过一位老人。他的老伴去世后,他放弃了花去他一生积蓄在城里买的三室一厅住房,回到了他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农场。他说,一个人在农场生活,感觉很平静,那条小渠及门前的老榆树,都能勾起他对老伴和青年时代的回忆。他还说,人既然无法带走任何东西,那么,干脆早些让那些虎视眈眈盯着他的房产的子女们拿去,他只求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宁静。(紧扣文题,以“老人”示意“一生”,以“房产”和“自由和宁静”对比,回答题目中的“何求”)

我还记得,那天洒落在老人白发和身体上的,是一种纯粹的鲜红——透着金属质感的阳光的颜色,沐浴在阳光里的老人显得快乐而满足。

这世上有许多东西是人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的,比如金钱,人人都说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面对金钱炫目的诱惑,世土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不为金钱所动?许多人主动拜倒在金钱的石榴裙下,丑态百出,甚至“前仆后继”、“宁做刀下鬼”。比如权力,钱钟书先生曾挪揄说,权力像树,它让那些爬在高处的猴子们暴露出丑陋可笑的红屁股。但为了能爬上权力之树,世上又有多少人正殚精竭虑,机关算尽,甚至不惜出卖良心、也卖灵魂……

这世上有许多东西是时间和岁月的河水带不走的,比如真情它像金子般珍贵,默默困守在这个喧嚣尘世的暗处,在沙土的掩盖下倔强地闪着光。在这充满浮躁之声的尘世上,你也许会忘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但你无法忘记曾经感受到的真情,比如爱。真正的爱如傲立于冰山之巅的雪莲,纯洁而高贵,在尘世中可遇而不可求。也许它自始至终珍藏在你心底,没有风花雪月的低吟浅唱。没有如冰淇淋般快速融化的诺言,但只要爱过并被爱过,你便拥有了世界上最值得羡慕的幸福……

很多人都在抱怨命运不公,其实这世上有许多东西是公平地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比如阳光,比如雨点,比如春夏秋冬……无论你是贫是富,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雨点的湿滑,四季的分明。

造物主是公平的,哪怕你拥有金山银山,拥有世界最显赫的权力,但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你连一片羽毛都无法带走。

既然已经明白很多东西是无法带走也无法留住的,就像那位老人一样,懂得放弃什么,留住什么。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快乐而充实,让我们人生之旅的每一步都坚定而踏实,让我们的真情如阳光般洒满每个角落,让真爱如甘醇般漫润每个人的心田。那么,无论我们活过多少岁,我们都会毫无遗憾,无愧于这一生。

人生一世,很短,也很漫长。

选择一份随意,该有的,牢牢把握;不该得的,不去强求,把那些所谓的名利、权力、物欲等当作过眼云烟,让他们“淡淡地来,淡淡地去”,知足并快乐地生活,这样的人生,一天胜过一年。

【简评】这是一篇简短的哲理散文,开篇举出了一位老人的事例。这位老人在他老伴去世后,放弃了城里优厚舒适的生活条件,回到了农场。当我们读到了这里可能会想,这位老人实在太傻了,放着城里的三室一厅不要,非要回到农场。殊不知这正是老人参透了人生的哲理:淡泊名利,快乐一生。在有生之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么。无论活到多老:我们都会毫无遗憾,无愧于一生。这篇文章最大的写作特点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权力像树……”把权力比作树,并用反讽的手法讽刺了那些为了权利出卖良心、灵魂的人们。“真正的爱如……”赞美了真爱的纯洁。“让我们……”的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艺术感染力,读来如行云流水,通畅自然。

误区导诊

一、只顾观点新奇而不顾观点的启发性。

如有如下材料:近来,一些大学相继推出了“叫醒”“洗衣”“打扫寝室”“代取包裹”等“宾馆式”服务项目。要求以“提升道德和锻炼能力”为话题作文。较多学生以“提倡在锻炼能力中提升道德修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样的观点作文,显得四平八稳。有的学生以“新的生活服务进入大学生宿舍,经济活动的介入冲击道德养成”这样的观点作文,新奇但难以使人接受。有的则提炼出“古今许多伟人并非件件小事都做得很好才成就其伟大人格的”这样的观点,将文意透视得深些,让读者豁然开朗。有的则提炼出“追求高目标才能成就大事业。一屋不扫,照样扫天下”这样的观点,看似响亮,却不能给人道德方面的启示。有的则提炼出“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与能力的提升是多渠道的、复杂的,受诸多因素影响的

因而无须在乎高校后勤改革的几个服务项目”这样的观点,这就不仅可以揭示出表面看上去简单的事情的深刻性,还能将复杂事情的精髓概括明晰。

二、观点切合材料但缺乏深度和辩证性。

如某篇文章提到鲁迅先生的话:“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为用好这段材料,可以这样展开议论:创新需要勇士,要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但它太常见了,缺乏深度和新意,且太宽泛。也可以这样展开议论:对创新者的成果,应该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它角度也太宽泛,缺乏辩证性。还可以这样展开议论:探索会有失败,失败者也值得感谢。它比前二者深刻,且有辩证色彩。

三、观点能引起人联想但没有现实意义。

观点能引起人联想固然是好事,但必须有助于丰富题旨的内涵,否则只能算胡思乱想,多而无益。

四、为求深刻而牵强附会导致偏离题旨。

切不可为了追求深刻而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若弄得连基本的符合题意都做不到,遑论深刻?

考场导练

1.《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请以上述三句中任一句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朋友,不能从容赏花,也没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请以“得到与失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素材】

A.上帝拿出两个苹果,让一个幸运的男子挑选。这个男子权衡再三,终于下定决心,选定了其中认为最满意的一个。上帝含笑赐予,他千恩万谢,接过后转身离去。突然,他却反悔,想调换成另一个,回头上帝已不见了,他只得耿耿于怀地过了一生。于是,上帝感叹道:“人啊!总是期待那些未到手的,而不好好珍惜手中拥有的,怎么可能获得幸福呢?”

B.常言道: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心不足蛇吞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人总认为失去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沉湎于“未得到的”而不能自拔。其实你认为最好的未必适合你。对于我们来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才能让我们无怨无悔,幸福快乐。记住:得到的才是最好的。泰戈尔曾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5年7月某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每逢周末晚上,南京熙熙攘攘的丹凤街上,就会出现一个衣着整洁、戴着眼镜、一身书卷气的中年乞丐。这位街头乞讨者,是南京某名牌大学的热能学博士,并且曾是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燃煤磁流体发电项目的主要技术骨干。后因个人和家庭问题辞职在家,不愿找工作而走上乞讨路。面对记者的暗访,博士本人却坦言:“乞讨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没有什么好难为情的。”“我不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也不想为生活所累,我只想过一种最简单手活。”

读了上述新闻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据此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