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776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暗喻:(川“是”、“等于”、“成”等比喻词) 北京的隆冬干燥寒冷,沙粒和雪珠刮在脸上,等于火星迸上样,灼辣辣地痛。(本体“等于”喻体。
借喻:(本体不山现,只出现喻体)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厚障壁”喻心理、地位、社会的隔阂,本体不出现于字面。)
博喻:(连用几年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



www.deyou8.com
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用二个比喻形容荷花的美。)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形象特征代替人或事物。 花白胡子正坐在墙角吸旱烟。(“花白胡子”代老人。)
借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以具体的“骨头” 代抽象的思想本质与性格特点。)  
以部分代全体。 不拿群众一针线。(“一针一线”代所有的财物。)  
以器物代人物。 雨来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以“刺刀”代鬼子。)
以专名代通名。 要按劳取酬,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平均主义。)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把人当作物来描 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 山上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悄悄地挤进门缝来。吴古昌风趣地对棉苗说:“你休息,我不休息。”
拟物:(把人当作仆人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把人当作物来写。) 把黑龙潭的水牵过来。(把甲市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名称 特点 类别 示例
夸张 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故意作扩人或缩小的描述。夸张常借用比喻的形式表现。 扩大夸张 “清朝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缩小夸张 他父亲是个庄稼人,劳累了一辈子,只有鞋底大一小块地,在大山坡上,上粪时粪桶都放不稳。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关或相反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正对(内容相关或相近)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列(内容相反)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意思相因相承) 少壮不努力,老人徒伤悲
排比 三个或二个以上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连接在一起。 短语排比 苏州刺绣以色彩鲜艳、图案清晰、针法细致、形态逼真而驰名中外。
句子排比 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
设问 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表达内容。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反问 为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用肯定表否定,用否定表肯定。)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用肖定表否定)  凭着崇高的思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用否定表肯定)

知识存盘(二)
    几种易混修辞格的区分
    1.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
    (1)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的句子。如:叶子初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接。如:更多的进修,
乌云四台,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注意暗喻的变体,如:这里是花的海洋: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本体不出现,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中间不用喻词。如: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
臭的懒婆娘的裹脚布,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2.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写本体,重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 一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山现。如: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拟人)
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山米的都是血。(比喻)
3.借喻和借代的异同:
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
(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替代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
(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利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如:
“鲁迅在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落水狗”可变成“挨了打的敌人像落水狗”,故此句为借喻,“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眉”借代“头”不能说:“眉像头”,故此句的辞格为借代。
4.对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
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属于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5.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中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不重字。,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偶)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
 



上一页  [1] [2] [3] [4]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