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研究,
山东省临清市尚店乡中学 雷士兴
内容摘要:本论文从分析中小学生减负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入手,论述了合理为中学生减负对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明确了什么是学生合理的学习负担并提示了研究学生合理负担的角度和方法;针对现实指出了目前减负出现的误区和误区产生的原因。同时为进一步做好减负工作,明确了减负的目的以及做好减负工作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在综合分析多种因素的基础上,从全方位的角度,用科学的理念,实事求是的精神,力求实事求是地指明了正确减负的方向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合理减负 减负增效 观念更新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对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做了科学、精辟的阐述,进一步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也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而减负是民心所向、人心所思。是让中小学生脱离书山题海的良好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之一。研究中小学生的减负策略,正确处理好减负与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系,对于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减负虽已经喊了多年,但收效却不尽人意,且有越减越重越演越烈之势。而且由于对“减负”的概念不真正理解,对“减负”的目的不真正明确造成了很多减负误区及危害。究其原因,是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即教育观和教育思想的转变问题。要想真正减负就必须以素质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针为准绳,在观念上更新,在教育内容、教材结构、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上创新,真正减到点子上。弄清什么是学生合理的学习负担,学生负担过重的表现,减负的目的,从而将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 学生合理负担的界定
学生负担主要有三个方面:学习负担、心里负担、经济负担。减负的确切内涵是减掉学生负担中那些不合理的部分,并非指学生读书求知、健康发展可以不要负担,也不意味着减掉学生的全部负担,关键是学生的负担是否合理和科学。只有首先弄清楚这个根本问题,才谈得上什么叫“过重”,什么叫“减负”,怎样“减负”。何为学生合理的负担?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这里不可能把这个问题阐述清楚,但可以提示一下分析研究这个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一是从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的角度研究各阶段学生的合理学习负担。孩子由7岁入学到18岁高中毕业,身心发育要经过从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的三个发育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又分为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和心理发育等三个方面。我们应当根据各学校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测算出他们可以承受的学习负担。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各学段学生的合理学习负担。现代人生活在信息社会,信息量大幅度增加,视野越来越开阔,思维方式日趋多元化,获取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这是人们公认的事实。我们应当据此测算各学段学生可以承受的学习负担。三是从脑科学的角度研究各学段学生的合理学习负担。有关专家对人脑的研究成果表明,现代人脑的潜力远未开发出来,绝大多数人的智力付出只占人脑智力开发量的百分之几,尚有大量智力处于闲置状态。当今青少年有多少智力可开发?我们应当对此加强研究,作为确定学生合理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依据。四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研究各学段学生合理的学习负担。人的确是不断发展的。比如郑风荣20世纪50年代跳1.77米就是世界冠军,现在跳这个高度连出线资格也没有,女子跳高冠军已越过2.08米的高度。由此,不难看出人的身心是不断发展的。这方面也应成为我们测算学生合理学习负担的一个依据。
但目前在减负问题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减负(学习负担)就是减掉学生所有的学习负担;二是减负(学习负担)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负担只减不增;三是减负(学习负担)就是让学生毫不费力地学习;四是减负(学习负担)就是减少课程、作业和考试;五是减负(心理负担)就是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六是减负(经济负担)就是向学生少收费或不收费。所有这些都是有害的。因为:
1、减负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主要是减掉学生负担中那些不合理的部分,不是减掉学生所有的学习负担。负担是什么?是目标,是任务,是责任。有目标,才有前进方向;有任务,才谈得上完成任务;有责任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减负是要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在更小的压力下,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知识结构更为科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要更为合理,而决非是肤浅地理解为只是为学生松绑,让学生没有负担,没有压力。
2、减负主要是纠正某些学校和教育者在“应试教育”思维下所采取的种种违背教育规律、有害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错误做法。如,大量编写复习资料,任意增加课时,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成绩排名次,单纯以升学率论英雄等。这些错误做法,扼杀学生个性发展,窒息学生创造的火花,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必须坚决纠正,减负的根本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但并非一味减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这要求必须有一套施教内容和实施手段加以保证。其中包括适当“增负”。如开展适量旨在磨练学生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挫折教育等。这些举措,有利于开发学生心智,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不能视为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3、学习的过程就是探求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艰辛、心血和汗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等至理名言,都是前辈先贤读书求知、获得成功的基本途径和经验,至今也未过时。如今我们实施减负和实施愉快教育,决不意味着学习可以不要任何负担,也绝不意味着不付出任何代价可以凭空获得成功。我们开展“愉快教育”,其要旨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引导学生经过刻苦钻研,享受付出艰苦代价获得成功之后的喜悦。否则,片面宣传减负,会使学生产生错觉,以为学习可以不费力,以致于荒废学业。
4、压缩课程和作业两量,主要是压缩总量中不合理的部分,真正把简单重复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东西减下去。现代科学知识层出不穷,这对课程量产生的影响是“增”而不是“减”。所以压缩课程和作业应具体分析。
5、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来自教师家长各方面的压力特别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有的甚至有心理疾病。因此,许多教师不敢再对学生严格要求,更不敢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其实,这完全没必要。部分学生有心理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绝非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正当的批评教育相联系。严格要求与批评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是绝对必须的。“子不教, 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古今中外许多成大器者,无不是父母师长循循善诱、严格要求的结果。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如不严格要求,该管不管,无异于护短纵邪,有悖于教育者的良心和职责。
6、减轻学生过重的经济负担,减的是过重的那一部分负担,并非减掉学生所有的费用。所谓过重,是指向学生收取规定之外的各种费用和各种不合理的搭配和摊派。
二、减负的真正目的和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减负的目的——增效
减负工作是中小学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减负不能以降低教育质量为代价,减负的主要目的在于增效。要在减掉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应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⑴加速中小学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管理体制。改变当前课程结构不合理、教材内容深、难、重及脱离学生实际的状况。
⑵加强学校教学全过程的管理。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钻研教学业务,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⑶严格控制作业量,优化作业结构和质量。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要精挑细选,做到不留超量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
⑷适当减少学生的在校时间,杜绝各种形式的假期补课,确保学生具有充足的休息和课外活动时间。
⑸改变传统的不合理的激励方式,要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为主。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