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研究,
1、 给教师“加负”。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负”是要求教师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教育方式的改变促使教育质量的提高,形成以“务实、高效、创新”为标志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
2、改变以“分”看人的做法。作为学校领导或上级领导,应该是减负的主要源头,因为领导看人一般都看分数,如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看教师的教学实绩,所以形成“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机制。因此,领导眼睛里千万不要只有分数,除了分数就容不进任何东西,看人也只看其分数,就连教师的教学也不例外,领导注重教师的教学实绩之后,那么教师就加强了这方面的要求了,这本无可厚非,但有些老师通过增加过重课业负担来提高“分数”,达到上级规定的硬性指标,学生的负担就不会减轻,减负还只是空谈。
3、教育部门加强出台文件的落实。虽然各地都根据教育部的减负精神相应地出台了一些强制性的减负规定,这些规定、措施的出台从制度层面上给予了一定的保障,但真正落实的情况令人堪忧,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上级领导来检查时,只是看看资料,然后了事,根本不去真正过问落实的情况,那么当这些规定、措施到了下面落实时,大都成了表面文章。所以给学生减负,应加大对文件的落实。在必要时,应制定硬性规定强制执行,确保这些出台减负文件真正落到实处。
4、取得家长的支持。要切实为学生减负,仅靠行政命令,靠学校单方面努力还远远不能达到既定目的,还缺少不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家庭内部也要给孩子一道“减负令”。家长配合得好,减负工作和学校教育就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反之,则很有可能极大削弱甚至抵消家庭中的学校教育内涵。目前,许多家长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他们认为只有学习优秀,成绩突出,考上大学就是好孩子,就算完成了培养任务,就如释重负了。因此,往往会出现白天教师在学校把负担减了下来,实施了素质教育,晚上家长则开小灶,请家教,搞应试强化培训,进行模拟训练,甚至比实施减负之前更是变本加厉。对此,家长们也颇感无奈的说:“白天,学校实施减负,孩子在校里学的东西少了,晚上回家就要补上。自己也不忍心看到孩子们天天学习如此辛苦,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残酷无情的现实告诉我们不得不对孩子严格要求,增加将来竞争能力的‘砝码’。在挤‘独木桥’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之前,确实不敢丝毫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升学看分,求职凭分靠学历,晋级靠分挣文凭,现实就是这样,不容许我们对孩子有一丁点儿的‘仁慈’之心,我们的良苦用心孩子日后会理解的。”看来,这也是课业负担减而不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减负过程中,应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都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自我发展的宽松空间。如果家长行动不起来,问题是不能得到根本解决的。
总之,减负不减质,减负不等于不做作业,也不是不考试,它减掉的是频繁的考试和机械、盲目的作业,减负工作的真正目的,是把孩子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健康地成长,在宽松的,属于自我的支配空间里生活、学习,接受全面的培养和训练,进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把握自我、战胜自我、走向成功。我们真心希望孩子的书包从此不再沉重,孩子的心灵不再沉重,孩子的一切不再沉重。
参考文献:
1、孔锴 《当代教育新理念》 北京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2、王景英 《教育评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版
3、张德伟 何晓芳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北京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4、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5、李颜军 李洪珍 《中国当代教学流派》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版
作者邮箱: sdzyh@126.com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