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语文中考可停止采用课内现代文语段出阅读题了(苏教版九年级)

语文中考可停止采用课内现代文语段出阅读题了(苏教版九年级)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779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语文中考可停止采用课内现代文语段出阅读题了(苏教版九年级),

 要点:用课内现代文语段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助长了老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之风。考试中选择语段的随意性,扰乱了老师对教材中选文的处理,不敢放轻对每一篇课文的要求,加重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影响了教学效果。即使是考察经典名篇也无必要用课内阅读语段,因为经典名篇的许多问题都是由权威给出的解释,考也是答案已知的。所以中考没必要用课内阅读语段来考察,中考中应停止选用课内现代文语段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中考语文试卷,课内现代文语段,经典名篇,课程论,教教材,用教材教,阅读能力考查

很早以前,高考已不再选用课内阅读语段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了。不知从何时起,全国各地的中考,绝大部分地区的语文试卷中也不见了课内阅读语段这种题型的踪迹了。但不管全国其它地方的语文中考试卷怎么变化,苏州市中考多少年来,语文考卷还是坚持用课内现代文语段出题,苏州市中考出题人为什么要坚持这样做呢?
几年前我参加一个中考教研活动,听到教研员说,苏州中考用课内语段出题,是为了促使老师认真教好教材。教研员又说如果不用课内语段出题,就会有老师不认真教教材,所以必须要考。当时我听了这些话觉得很有道理。
到今年四月份,苏州大学组织我们07教育硕士听了苏州市教研室主任,苏州中考语文考卷命题人傅嘉德老师的关于语文教育评价的讲座。傅老师说:“中考不像高考,只关注学生将来能学什么,中考还要关注学生学过了什么,所以苏州中考语文试卷还要出课内现代文的语段。”在当时,我听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觉的语文中考确实应该考课内现代文阅读语段。
现在,很多老师也和我有同感,认为应该考课内阅读语段,这样可以让老师认真教好教材。正是因为这样,苏州中考考课内阅读语段,坚持到现在。
但是如果中考语文试卷中应该出现课内现代文的阅读语段的话,我觉得应该出现的是那些公认的经典的现代文名篇的语段,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国著名文学家施蛰存先生有过这样一段很有道理的话,他说:“要有一个基本教材,由教育部组织全国最有权威的学者来编,选的篇目必须是适宜中学生读的、众所公认的名篇,然后固定下来,十年八年不变,这样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念书,一提起那些文章,大家都读过,使全国的青少年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语文水平” ①
要保证这些大家公认的经典名篇在教学中得到落实,避免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任意选文,或略经典名篇的教学,在中考、高考中考一考这些篇目的语段阅读,促使老师去重视这些篇目的教学,确实很有必要。
但是这里有个不信任语文老师的问题,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些经典篇目必须是明确的,即老师、学生、出卷人都知道的,所以以前在语文教学大纲后面都有基本篇目目录。
按照这样的思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些经典名篇,从字词句篇讲到语修逻文讲到情意理,甚至还要拓展强化,通过这些经典名篇的学习,既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还要为学生的精神打下底子。
为了检测这些目标是否落实,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中考用这些选文的语段检测一下是完全有必要的。
但是现在为什么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不考课内阅读语段了呢?难道那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领导不怕老师不认真教教材吗?他们这样做有什么理论根据?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实际上,用不用课内现代文语段出题,用什么样的课内现代文语段出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在课程论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我认为中考语文试卷已完全没必要采用课内现代文的语段出题了。
从课程论角度讲,现在不仅是课程论专家达成共识,就是普通的一线语文老师也已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工具,目的达到了,教材的作用也就达到了。所以已没必要用考试来压迫老师去教什么,不教什么了。这样想的话,教研员的那句话“中考考课内阅读语段是为了促使老师认真教好教材”是站不住脚的。
而且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现在的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每个教师自觉化行为。正是基于这一点,2000年的最后一个语文教学大纲以及后来的课程标准后面就不再附有基本篇目目录了。这样做是新课改在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建设,让教师有更多的处理选文的自主权,也就是说,一篇课文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方方面面,详详细细的分析学习,乙老师却可以粗略处理,只侧重讲某一方面。教什么不教什么老师可以自己做主,但最终都能完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这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充分信任。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考语文试卷已完全没必要采用课内现代文的语段出题了。如果还要坚持这样做的话,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扰乱了当前的语文教学秩序,加重了当前语文教学的负担。
首先是对平时训练与考试的影响。
因为现在的课程标准后面已没有了基本篇目目录,所以现在的中考语文试卷的选文就由出卷人自己定了。我们来看一下2001年以来的苏州中考语文考卷都选了哪些课内选文的语段。2001年是《苏州园林》《我的叔叔于勒》两篇的语段,2002年是《中国石拱桥》《春》两篇的语段,2003年是《纸船》《〈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两篇的语段,2004年是《我是一条小河》《麦琪的礼物》两篇的语段,2005年是《卜算子 咏梅》〈〈最后一课〉〉两篇的语段,2006是《背影》鲁迅的《雪》两篇的语段,2007年是《苏州园林》和小说家谈小说中茅盾对《百合花》的分析的语段。在这些篇目中,《〈枫桥夜泊〉新解质疑》、《我是一条小河》、小说家谈小说中茅盾对《百合花》的分析、《卜算子 咏梅》这几篇并不能算是经典名篇。这些非经典名篇出在中考试卷中,考查的又是什么内容呢?
下面我们来看2003年《〈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中的语段考查的是什么?题目是这样的——
对张继《枫桥夜泊》一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阅读《〈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16题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对于“愁眠”,新解者也有发现,说是“运河西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另一座叫愁眠山,又名孤山。”所以,新解者认为,“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的意思。我觉得,给这么一“解”,这句诗就索然无味了,整首诗也索然无味了。近来有些同志在那里大声疾呼:诗中要有一个“我”在,没有“我”就没有诗,没有文学!这说法对不对暂不去说它。单就《枫桥夜泊》这首诗而言,确是有个“我”在的。这“我”就在“愁眠”二字上。这个“我”,实为一篇主宰,全诗命脉。有了这“愁眠”的“我”,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才有了活力,才染上了主观感情的色彩,才生出一种动人的意境。若把“愁眠”解释成两公里外的一座孤山,“月落”等等就全变成死的了,全诗也就变成死的了。如此,“夜半钟声”也变成没来由的了。须知,“钟声”到客船,实际是到客船上的“愁眠”人耳中。船是无知之物,它管你钟声不钟声呢?
  14. “新解者”认为“愁眠”就是“愁眠山”,作者认为这一“新解”使诗歌“索然无味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作者认为,景物“染上了主观感情的色彩,才生出一种动人的意境”,请另外举出一个例子谈谈你的见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下边是沈德潜的《枫江夜泊》,与张继的《枫桥夜泊》相比,你喜欢哪一首?请简述理由。(2分)
野宿随寒雁,辞家第一宵。
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教材中的这一篇选文,教师可以用它来教会学生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出题人也正是要考这一方面的知识,应该说出题者把握了教材编辑者选这篇文章的意图。但是要考查这方面的能力完全可用其他的阅读材料来考。有的人会问为什么就不能用这篇文章的语段来考呢?因为中考这样随意选文,平时的训练与考试,选什么样的文章语段来出题就根本没有标准了。
   我们浏览一下每年中考前各区的模拟考试语文考卷中课内阅读语段的选段,可以发现各区的试卷中对课内阅读语段的选择就更加随意,大量非经典篇目的语段出现在试卷中。如:2008年中考前各区的模拟卷,相城区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二) 选的是川端康成《父母的心》(节选)和 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太仓市初三语文调研卷(一)选的有《囚绿记》,高新区初三语文综合模拟卷(一)选的有《十三岁的际遇》选段,常熟市初三语文模拟卷(一)选的是《幽径悲剧》中的三段文字,苏州园区初三语文模拟卷(一)选的有《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选段,吴江市初三语文模拟试卷(一)选的有《学问和智慧》中的一段文字。这样在教学一线的老师看来,还有什么文章的语段不能被出在试卷中呢?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