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散文阅读巧用“套话”答题

散文阅读巧用“套话”答题

    04-06 01:45:25    浏览次数: 516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散文阅读巧用“套话”答题,

 散文阅读巧用“套话”答题
【金陵晚报报道】 
        南京二模阅读题《根之魂》是一篇散文,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和表现技巧的鉴赏,考生得分情况并不是很理想,说明多数考生还需要加把火候。 
         两位老师建议,最后的复习阶段,考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文章学知识,以及回答问题时常用的套路,即使用正确的套话,再添加一些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正确答案就出来了。 
          注意散文的开头结尾 
          散文的构思多由“实”到“虚”,而开头常见的几种模式是:一是欲扬先抑;二是先言他事他物,由此引入;三是对比、映衬开端。这几种开头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有时还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问题常设置为“文章开头这样写(安排)有什么作用?”答题基本可分3步进行:首先说明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然后指出这种表现手法的一般作用,最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当然也有不少文章开头就亮出观点,统摄全篇;也有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散文的结尾。有的照应文题,有的呼应开头,有的点明主旨而深化中心,即所谓的“卒章显志”。除了注意开头与结尾的方式方法外,在行文段落上,还要审视承上启下(或启下)的过渡句、段的作用,特别要注意文章关节处所具有的引发议论、揭示主旨的作用。 
         注意散文的修辞手法 
        现代文阅读经常涉及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引用、反复等,命题者常常结合重要句子的理解对其进行考查。 
       比喻。如2005年全国卷B《春天的梦》第16题:“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结合上下文,说说它在文中的含义。答出这句话的含义,要结合上下文,透过喻体,审视本义。 
         拟人。如天津卷《看树》第18题: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这句话。这是一个兼用拟人、比喻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把往事中不愉快的情感说成是“褶皱”,这是比喻;将风的吹拂说成“抚摸”,这是将风拟人化,从而将抽象的情感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作者抛开往日的烦恼后平和的心境。 
         对比和衬托。对比、衬托实际上是作者采用曲笔的方式来含蓄、深刻地表现思想情感。 
         对比。比如2004年江苏卷《草堂•诗魂》的第20题: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前一问从表现手法处设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些对比可以通过划分层次来明确,共有两大方面6处具体对比。全篇都使用对比,必定和文章的主旨关联,因而好处可表述为: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集中。 
         衬托。2005年广东卷《壶口的黄河》开头偏不写黄河和壶口的黄河,而是写“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太湖的水又有点小”,以此反衬黄河最有“中国味”,从而凸现主题,总领全文。 
          引用。如《阳台上的遗憾》第20题:文章第5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引用手法除“丰富文章的内涵”,“使文章增添文学色彩”等形式上一般意义的作用外,还能更深刻地揭示中心内容。如懂得这些,结合文本就能答出: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语言的雅趣;失去铺垫仿拟对象;减少“遗憾”的丰富内涵。 
          反复。如1998年高考《报秋》第29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反复最一般的作用是通过反复强调突出某个意思,造成某种气势从而起到某种强化作用。造成一种强烈的效果。这里是词语的连续反复,结合文章可知,6个“便”字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强调时间的飞逝;而5个“领取”的连用,层层铺展,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高考试题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在解这类题时,首先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再思考改变人称的具体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最后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李学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