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户和小户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2分)
(3)这反映了什么地区何种性质的社会经济形态?(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材料二 浙江“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习持以易。”――《温州府志》
材料三 清政府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注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光绪续纂江宁府志》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唐代商业有什么特点?(8分)
(2)材料二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对材料五产生了什么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C 2、解析:D。青铜器在商代时非常贵重,产量还比较少,因此青铜器主要用于奴隶主贵族的豪奢生活。
3B 4A 5C 6B
7、解析:B。《考工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B项错误。
8C
9、解析:C。灌钢法的发明,使钢的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是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教材内容中有对这一发明时间的明确表述,解题时只需准确再现有关知识即可。
10C 11B 12A 13D 14C 15D
16、解析:A。
17、解析:B。C、D两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A是表面现象,B项正确。
18D 19A
20、解析:D。 A 、 B 、 C 、 D 都是手工业进步的表现,但最突出的还是出现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所以选 Do
21、解析:D。材料反映了经商致富的人多,务农致富的人少,去农经商的人增多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虽有所提高,但仍不能说“高于农民”。从中看不出雇佣剥削关系的出现,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2、解析:D。首先要知道题干中所提示的材料是什么,才能解答此题。材料中所说的是对手工工场规模的限制,这是表面含义,其实考查的是关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对手工工场阻碍是封建制度造成的,所以实质就是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23、解析:C。本题为材料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正确阅读理解材料、以及依据有效信息和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结合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两种途径,可得正确答案。
24B 25B
26、解析:D。 A 、 B 、 C 都属于封建制度的具体的内容,包含在 D 内,所以选 D 。
27A 28C 29D 30B
31、(1)大户是指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的“机户”。小户是指靠出卖劳动力、计日取酬维持生活的“机工”。
(2)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3)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2、(1)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8分)
(2)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分)
(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成长。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解析】中国古代社会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历来就是高考的重点,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更应该重视。解答这样的问题应该清楚课本的基础知识,然后从试题中的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紧扣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