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了扩大内需,我国的财政预算实行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财政政策刺激内需有两个手段:一是增支,二是减税。我国没有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减税的办法,而是通过发行国债来扩大政府开支。那么,为什么被广泛采用的减税杠杆在我国并没有担当起启动经济的主要角色呢?减税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税收环境的制约。由于我国市场体制不健全,企业的投资和经营行为尚不规范,企业对减税信号的反应并不灵敏,特别是长期以来通过各种越权和乱减税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仍有一定的惯性,这种做法客观上助长了各种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大大削弱了税收的杠杆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减税政策,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可能扰乱税收秩序。
二、税收结构的制约。所谓税收对经济起“稳定器”的作用,主要是指直接税即所得税。而目前,我国的税收主体是间接税,1997年我国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三项间接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高达65.4%。减少间接税不仅会大量减少财政收入,而且在我国的物价长期负增长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刺激最终消费发挥多大的作用。
三、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过低的制约。我国税收占GDP 比重只有11%左右,不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我国情况相类似的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其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分别是25%和16%。以高收入低税收著称的新加坡,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也达到了16.6%。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税收系统最为松弛的国家之一,不仅存在着大量不纳税的地下经济,而且还存在着大量的企业法人偷税、漏税和逃税。如果采取大面积减税的办法,就会产生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国家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各项必需的开支难以保证;二是减税会进一步降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使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缺少足够的财力保证。这种状况导致我们没有多少减税空间。
四、经济结构的制约。从产业结构来看,1978—1994年,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8.4%降至18.8%,第三产业比重由23.0%升至32.7%,但第三产业的税赋水平依然很低,税收增长缓慢。同时,由于多年重复建设等原因,当前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层次低,结构关系不协调;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关键生产技术落后,主要产业装备水平低;企业技术开发力量薄弱,技术开发经费投入不足;企业组织规模小而散,缺乏竞争实力和优势;区域结构趋同,未能体现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减税刺激企业扩大投资也容易导致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使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更加扭曲。
其实,所谓没有减税空间,是指没有大规模的减税条件,但这并不排除在一些具体的税收政策上的“适当调整”。事实上,为了进一步启动经济,今年政策上已经开始了调整。比如大幅度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部分产品的消费税税率,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对企业设备投资实行投资抵免所得税的政策等。今后在税收政策的调整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优化税制结构时,应从总体上把税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对各税种的地位作用和税种之间的关系加以协调和实行税制的简化。 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的税制已经趋于合理和简化,但税种重复与缺位的问题仍然存在,税收政策制度中的缺陷,也在新税制中明显表现出来,应当加以合理调整。我们应通过改革和完善已有税种,以及开征某些新税种来填补目前主体税种的缺位。把地方税真正建成一个集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于一体,对各行各业、各种经济成份和各种经济行为都能触及到,有利于公平竞争、税源稳定、税种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税收体系。
其次,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中国又是大幅度提高税收占GDP 比重最有潜力的国家之一。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无论是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还是解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退休职工生活费,保持社会稳定, 都有赖于扩大政府财政收入来源。 只有进一步提高税收占GDP的比重,以及强有力的推进“费改税”政策, 将相当份额的收费和各种基金转入正税,同时取消不合理的收费,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这就要求我们要强化税收征管,强化税收系统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使税收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 而且有很大的潜力使这一比重由11%提高至16—17%。
最后,经济结构的发展级次和高级化变动趋向与宏观税源增长有高度紧密的关联性。经济结构转换越快,税基拓展越容易,税源潜力越大。随着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型依次过渡到工业主导型、服务业主导型,宏观税源由不稳定会趋向稳定。因此,促进产业升级和加速结构变动是扩大宏观税源的根本,其主要内容:一是逐渐取消地区性税收优惠,建立和完善产业性税收优惠,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效分析,是当前强化税收结构性调节的根本。二是加大科技投资税收优惠,减少技术进步成本,以增大技术进步的收益来推动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及产业化。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适当减税的同时应当加紧减负,即在适当调整税收政策的同时,继续清理整顿各种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我们还要认识到,积极财政政策是扩大财政支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借债支出的基础上,最终还是靠税收收入来弥补,没有可靠的税收基础,积极的财政政策就难以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