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研究性物理教学的措施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研究性物理教学是科学教育的本质的要求。于是本文在此理念下阐述了作者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对所实施的教学措施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 “三平台”教学模式
1 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研究性物理教学的优势和问题
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曾对“研究”下了这样的定义:“研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并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交流结果。”这一定义告诉我们,研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既要在学习中发现,又要在学习中创造。可见,在物理教学中把研究性的探究活动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既是理想的教学方式,也是实际的教学要求。
学生喜爱物理实验,并喜爱自己动手做实验,这种兴趣无疑是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动力源。在物理实验中,有不少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知识、定律、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题材,而这些题材为我们实施研究性物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题。
我国传统教育,明显存在忽视知识的自我建构和探究,忽视方法、过程及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现象。这必然会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我们的学生习惯于接受而想不到也不会去研究问题。因此,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面临很大的挑战,除了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之外,还需要潜心研究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措施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2 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研究性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由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必备的创造发明技法构成的。我国的“研究性教学”首先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学生的常识水平、学习能力、思想方法的实际情况与创新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之间寻找到合适的教学平台,帮助学生沿着科学的教学台阶拾级而上,使其真正学会自主学习。而渐进式“三平台”教学模式设计正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下一段其程序为第一个教学平台:学习“怎么学”。就是以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教会学生该怎么去学。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材料中的一个个案例,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学会该怎样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学习。
第二个教学平台:交互“照样学”。在这个教学平台上,需要学生们自己“照样学”,同时开展交互学习。它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研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强调在发展各自的求异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学习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三个教学平台:独立“自己学”。是以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先行组织者,由学生围绕一定问题“自己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学习和研究,得到体验和收获。教师也可以将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和大部分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任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地调查、把课堂搬到相关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去,在较为宽广的教学时空中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教师通过观察、巡视、谈话,不断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提供不同的帮助。还要及时召开讨论会,让学生在共享各自的发现和收获的同时,不失时机地纠正学习和研究中的偏差,同时不断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
在三个教学平台上各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从最初的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到接下来帮助他们提升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投入科学研究的志趣,一直到最终实现学生能够独立开展学习和研究,乐于研究、勇于创新。
在上述过程中要善于及时发现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重点帮助他们尽快赶上。因此,在三个教学平台的渐进过程中还有不同水平、不同次数的循环。
3 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研究性物理教学的一些措施探讨
3.1 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供研究的问题从哪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有疑可问、有疑可探的习惯和能力?物理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做法是:
(1)有意识地暴露教学实验中的矛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学实验,都常常需要教师在课前摸条件、做改进、解决阻碍成功的问题。适时地将这些问题直接暴露在学生面前,可以促进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提问。
(2)积极帮助学生捕捉思维灵感,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即使是十分朦胧的思想火花或者是比较粗浅、幼稚的问题。
(3)努力培养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发现的不满足感,支持学生自己提出和分析问题。例如,“温室效应”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学生已经知道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在研究的同时学生又认为可能源于地球本身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并进行一定的调查,引导学生讨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对二氧化碳的穿透性,太阳辐射使大气升温的物理模型以及气温周期性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最后根据已有的材料和自己的分析写出一篇小论文。这样不但增长了知识,扩大了眼界,而且对于探索、研究物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2 创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适宜教学环境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示范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既要敦促学生扎扎实实学好科学知识,又要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方法,锻炼科学能力,培养科学精神。要注意多倾听学生发言,多鼓励他们自行讨论和评价,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密切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解放心理,使其全身心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3.3 精选有价值的问题用于研究性教学
“有价值的问题”是研究性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除了应该具有科学性(尽可能体现时代气息)外,还应具有适当的难易性、明确的指向性、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等。
(1)一定的创新性
研究性学习当然需要所研究的问题为学生留有一定的“创新开发区”。如:在讲完“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后,可以设计一堂“电磁波的功与过”的辩论课,让学生自愿分成两方。正方:功大于过;反方:过大于功。由正反两方相互提问、置疑、辩论。教师作为主持者,只是及时归纳和引导,以保证辩论的顺利进行,通过热烈的辩论,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电磁波有巨大功绩,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学生还通过交流讨论认识了一些更诱人而无污染的未来通讯方式。更令人高兴的是,学生对电磁波的应用与防止污染还提出了一些新设想,这些设想虽然不够完善,有的甚至异想天开,但这种发明的精神可贵。可见具有一定创新性研究性课题是可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的。
(2)明确的指向性
物理实验所包含的问题信息非常丰富,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既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又能使问题具有明确的探究指向性,学生容易把握探究的方向,使课堂互动逻辑关系清晰,便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问题的本质。如在单摆实验时,可以让学生猜想与单摆周期有关的因素。在层层剥茧式的问题导引下,诱导学生利用分组器材合作探究,直至师生一起得出正确的规律。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为目的,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创新意识,因此建议广大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融合研究性学习,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最终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