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读普希金的《致大海》

读普希金的《致大海》

    11-14 22:52:30    浏览次数: 396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读普希金的《致大海》,

我没有读过普希金的传记,因此我谈普希金,只是根据我对他的诗歌的理解,以及我对他的热爱。

一位作家说过:我与普希金是忘年交,他今年二百零三岁了,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但是,他早逝了,他只活了三十八岁。

这些话,也正是我想说的。

我始终记得在下乡的日子里,第一次读到普希金时的情形,那是三十年前的一个夜晚,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我在一个朋友的手抄本上看到下面这首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阴郁的日子须要镇静。

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

心永远憧憬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阴沉: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

我那昏暗的心一下子就给点亮了,那间黯淡的小屋就像忽然射进了阳光。后来,这首诗就成了我们在那样的一种底层痛苦生活中的慰藉与希望。

那时,我就在想,他一定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如果我能够跟他交往,那我一定会成为他的很好的朋友。

我知道他在俄国地位是非常之高,他得到了俄国社会最大范围的普遍认同的。有这样一个事实,在是中国决不会发生的。那是在德国人打到莫斯科城下时,苏联领导人发表演说,说,敌人已经打到我们的家里来了,侵占了我们家园,屠杀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是普希金、托尔斯泰的子孙,我们怎么能够容忍敌人暴虐,让我们上战场杀敌吧。他用普希金来号召人民上前线,特有鼓动力。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绝不可能号召我们的人民说,我们是曹雪芹的后代,是杜甫的后来,让我们去杀敌吧。

还有一个事实,上海有一个广场,大概是俄罗斯时代的建的,那里摆着的能够代表俄罗斯的象征物是什么呢?就是普希金的雕像。

这还说明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普希金的诗歌里有一种力量的东西在里面。我们读曹雪芹、读杜甫,决不可能找到这样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去上战场。

对于他的诗歌将要发生的影响,他自己是有所估计的,在一首题为“纪念碑”的诗歌中,他说道:“我的名字将传遍伟大的俄罗斯,/她的各民族的语言都将我呼唤。/我将被人民喜爱,他们会长久记着/我的诗歌所激起的善良的感情,/记着我在这冷酷的时代歌颂自由/并且为倒下的人呼吁宽容。”

这种自信没有让我们感到一种狂傲,而是觉得非常的真诚和自然。

他的诗写得非常明朗和嘹亮,一点也不晦涩、低沉。他的整个诗歌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光明的、浑厚的,勃发着生命力的;他的诗的色调没有灰暗的、冷色的。即使是在表达他的愤怒和伤感时,也是喷薄而出的,激情汹涌的。所以,在俄国很多人把普希金看成是太阳。

把他看成是太阳,是因为他的诗传达了一种光明的理念、幸福的理念,给黑暗的、痛苦的俄罗斯一种光明和一种幸福的冲击。读着他的诗,你就能朝前走。读着他的诗,你就能感到一种力量。在俄罗斯,只要读着他的诗,你就能找到知音、找到力量。这种光明感,是他诗歌的主要特色。

像《致大海》这首诗,确切的背景就是他给流放到一个小岛时所写的。他没有给黑暗折磨得缺乏生机,而是以内在的光明穿透黑暗和绝望,面对大海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想做一个比较:当年,李白给流放到夜郎,中途突然给赦免了。于是,他从白帝城他掉转头朝回走,心情无比的激动,写下了那首闻名的《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更多地表现出了作者自己的心中的一种被释放的欣喜,这里面有着他的个性的一种张扬。读这样的诗,你能够获得愉悦与欢快,但是不能从中获得力量与温暖。

普希金则不是这样。你读一读这首诗中的诗句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读着,读着,你就禁不住心中热血沸腾的。

因为你能够感觉得到他内心深处的自由精神和自由意志,以及不断张扬的生命力,和向外放射的青春活力。专制束缚了他的活力,束缚了他对世界的关爱,他就要去冲破它。这种自由精神、意志力和创造力,包括他的不和谐、不合作,都是一种力的张扬。

有人曾经做过比较,说他和托尔斯泰都有一种光明,但是,托尔斯泰像父辈般的,那是长者的光明,有包容力的光明。而普希金的光明是孩子般的光明,他始终在放纵地歌唱。

在这首诗中,他歌颂自由,他歌颂为自由而献身的人物,他把这些人物都与大海连接在一起了:是大海在召唤着他们,是大海激发了这种自由的因子。

我们读着、读着,就能感觉到一种东西在我们心中澎湃着,翻滚着。

读这样的诗歌,我们也有着一个障碍,那就是我们不懂俄文,只能读汉语翻译的。而这种翻译,往往是要流失很多的节奏与韵律的信息的。别林斯基曾经说过,普希金的诗“所表现出的音调的美与俄国语言之间的和谐,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浓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剑戟一样的坚固而有力。”这样好的语言感受,隔着语言的墙,我们是无法享受的了。

老马 



读普希金的《致大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