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荪太爱变了,并且变动得很快。”
林宰平是我唯一遇见的儒者
林宰平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中国读书人,我认为他是一个我唯一遇见的儒者或儒人.他非常之和蔼可亲,我虽然见过他严峻,可从来没有见过恶言厉色。他对《哲学评论》的帮助很大。这个评论要靠自己的言论过日子是不可能的。宰平先生背后有尚志学社基金,维持《哲学评论》的存在主要靠宰平先生。
我的《论道》那本书印出后,石沉大海。唯一表示意见的是宰平先生。他不赞成,认为中国哲学不是旧瓶,更无需洋酒,更不是一个形式逻辑体系,,他自己当然没有说,可是按照他的生活看待,他仍然极力要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儒家。
胡适我不大懂他
我认识的人不多,当中有些还是应该研究研究。胡适就是其中之一。我不大懂他。我想,他总是一个有很多中国历史知识的人,不然的话,他不可能在那时候的北大教中国哲学史。
这位先生我确实不懂。我认识他很早的时候,有一天他来找我,具体的事忘了。我们谈到necessary时,他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必需的或必然的事要做。”我说:“这才怪,有事实上的必然,有心理上的必然,有理论上的必然……”我确实认为他一定有毛病。他是搞哲学的呀!
还有一次,是在我写了那篇《论手术论》之后。谈到我的文章,他说他不懂抽象的东西。这也是怪事,他是哲学史教授呀!
哲学中本来是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我回想起来胡适是有人生观,可是,没有什么世界观的。看来对于宇宙、时空、无极、太极……这样一些问题,他根本不去想;看来他头脑里也没有本体论和认识或知识论方面的问题。他的哲学仅仅是人生哲学。对这个哲学的评价不是我的回忆问题。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湖南长沙人。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任清华学校大学部教授,后创办哲学系,任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抗战时期任教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1956年起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逻辑学会会长等职。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委员、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金岳霖教授长期从事哲学、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学术造诣很深,是把西方现代逻辑系统介绍到中国来的主要人物之一,并把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著有《逻辑》、《论道》、《知识论》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