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米洛斯的维纳斯》——“尽信书”不能教书——《米洛斯的维纳斯》批判,
(二)否定没有见过的“有”臂恰恰俺离“艺术的名义”假设归假设,因为维纳斯雕像本来就是有双臂的。但是,读者不能以前边我所说没有双臂的维纳斯仍然是绝世之作" 据来否定原作,甚至以为原作有手是多余的。就像清冈卓行说的那样,她“必须失去双臂”。我认为雕塑可以“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但并不等" 一定要放弃“相对的完整”,就像有双臂的维纳斯雕像原作那样。如果“必须失去双臂”,那么很多著名雕像如《大卫》《思想者》等等岂不都要砍掉双臂吗?艺术本身就允许多元化,“必须”是不必的,那样不就没有艺术了吗?而且我也不认为有双臂的维纳斯雕像就会压抑人们的想象力,“一览无遗”,如清冈卓行所说感到“恐惧”与“空虚”。我觉得作为一个诗人不应该有这样的想象。据说维纳斯雕像右手是伸向裹在髋部那欲落未落的披饰的。从现在雕像完整的披饰看,显然右手并未捏住披饰,两者并未连在一" 。所以,臂断之后并未伤及雕像其他部分。但是,从这一个细节中,即右臂伸向披饰的瞬间,我这个想象力并不强的人则要揣摩揣摩此时维纳斯的心理世界是啥样的,是怕披饰滑落下去吗?这与爱神整体形" 是什么关系?当然,这一切是无法探究了,因为双臂在历史的沧桑变化过程中,确实没有了,沉没在" 史的长河中,永远地消失了。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在《论品味的标准》一文中说过:“一个人如果从未有过机会比较不同类型的美,那他就完全没有资格评价呈现在他面前的任何物品。”(转引自《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美)罗伯特·所罗门著,张卜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65页)我觉得深入理解休谟的话可以推导出对清冈卓行构成否定的理由:原来的维纳斯雕像不存在了,“过去”与“现在”无法构成比较,凭什么说“过去”的维" 斯就没有想象的空间呢?相对完整的就一定比残缺的让人感到“空虚”而“必须失去双臂”吗?我们不能凭着臆断去否定我们从未见过的维纳斯雕像。
(三)想象并非是“不尽”的人是好奇的。维纳斯毕竟" 过双臂,所以,人们还是要去追寻“过去”的维纳斯,那位双臂完好的维纳斯,去想象“她”的完美样子是如何可爱。但是,清冈卓行却诅咒人们的这种美好追求,他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 些奇谈怪论”。这是令人奇怪的!清冈卓行一方面说,失去了双臂的维纳斯可以使人想象各种可能性的生命之梦,另一方面却把人" 的一个一个的想象,“全”都斥之为“倒胃口”的“奇谈怪论”。其实人们一个又一个的复“原”方案不就是清冈卓行所说那无数可能性的生命之中的一" 分吗?为什么别人的想象是可笑的,而清冈卓行的想象就是合乎“艺术的名义”呢?当然,人们不会愚蠢到把现在保存于卢浮宫的断臂维纳斯重新粘接上一双新的双臂的,至多不过是复原想象或者重新复制一座完整的维纳斯,正像市场上销售的完整雕像那样。人们的想象是各有各的情理,但不一定是合乎艺术的。大家都一样,无论是考古学者、艺术家、还是普通人,包括清冈卓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象,因此想象出来的双臂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想来想去想到今天,人们并不满意自己的想象,也就是没有“放射出”奇异的“生命光彩”。这是为" 么呢?有多种多样的想象,有多种多样的追寻,但维纳斯应该有的双臂只有一双。它们是一定的,它们消失了,它们存在于人们的期待中。对双臂想象的根本原动力,在于失落的双臂。它们是曾经有过的,人们面对的是曾经有双臂的维纳斯,不是从" 到有,而是从有到无,人们渴望弥补这个失落。由于维纳斯是一位具有特定身份、特定性格的神,而米洛斯岛上第二次出世的维纳斯神像还有了特定的存在状态,所以人们追寻的“双臂”“双手" 是已经具有了特别规定性的“双臂”“双手”。这种追寻性的想象——将雕像恢复到完整的状态,它" 须同现存的残缺不全的部分所暗示的可能形式相匹配。也就是说被规定了的“双臂”“双手”意思是说人们的想象是有制约的,美的想象要与米洛斯岛上重现的雕像保持高度的完完全全的协调一致,只有符合这个标准的“双" ”“双手”才是有生命力的“双臂”“双手”。否则,就是配的“假臂”“假手”。它们不是“无限的”,而是很“有限的”。比如说,那双手就不能是“舞”动的,甚至连手指的伸舒如果让人感到有张扬性,那都不行。这就是符合“艺术的名义”的想象。然而我不否定人们的复原想象行为。断臂维纳斯雕像存在“缺陷" ,“她”是有“缺陷”的美,但“缺陷”不是美。这个“缺陷”能够激发人们的“复原”想象,尽管有生命力的维纳斯复原雕像只有一种,人们这种追求精神,还有那各种各样的追求设想,都体现了追求过程的美好,这本身就是一种乐趣,绝不是令人“倒胃" ”的“奇谈怪论”,而是人的本性的一种体现——渴望与追求完美。这归根到底是由原来完整的维纳斯雕像断臂这一事实诱发的,而不是“断臂”本身造成的。孤立地把“断臂”本身看成美,说什么“必" 失去双臂”,说什么“缺陷美”都是错误的。我的这番逆向解读,只能算一家之言。也许清冈卓行和他的崇拜者并不服气,这并不重要。关键是我思索了,我没有把“奉”字放在“读”之前。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把这种读书哲学告诉我的学生。从数学角度讲,如果把清冈卓行所讲视为“1”,把我所讲也看作“1”,那么在大体相等的课时里" “奉”字派教师的学生知识信息所得只能是“1”,而我的学生知识信息所得将是“2”。若从综合素质所得而言,我的学生会是“2+N”。这个“N”是一个正数,是批判意识、自我、独立等诸方面的变量代表,它是“奉”字派教师的学生根本没有的。这个代数方程式,是我对一些" 尽信书”者否定的基本理由。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