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3、4段)
l 斯天下之民至焉。 (5、6、7段)
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诵读第1段。
思考:梁惠王说他对国家已尽心尽力了,他作了哪些呢?
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思考:梁惠王这么做,结果如何呢?
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思考:梁惠王的困惑究竟在哪里?
提示:于国尽心,而民不加多。
重点词语理解:之、焉、凶、加
3、诵读第2、3、4段。
问:孟子为什么要“以战喻”?
答:以对方熟悉的“战”设喻,更便于启发对方。
问:孟子是怎样“以战喻”的?
答:“五十步笑百步”。
问:在孟子看来,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何在?
答: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本质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重点词语理解:鼓、既、曳、或、以、走、无
固定格式:或……或…… 直……耳 是……也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二部分。(第一课时完)
五、 检查第一、二段的背诵
注意背诵技巧。
六、 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诵读第5段。
措施 效果
_______,____不可胜食也。 丧死 →王道之始
_______,____不可胜用也。 无憾
本段层次:①②③/④/⑤
重点词语理解:违、胜、数罟、时、养生、丧死、始
词类活用:“丧死”——为动用法
2、诵读第6段。
措施 效果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____ 帛食肉,→王道之成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________ 黎民不饥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 不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