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一队外国游客正兴高采烈地乘坐着黑漆车身,红色顶棚的三轮车,在身着黄马甲,足蹬青布圆口鞋的车夫带领下,去探寻一个东方古老的梦。
车队绕过风景秀丽的什刹海,跨过古老的银锭桥,来到历史悠久的烟袋斜街。胡同虽然不宽,路面也有些坑坑洼洼,但外国游客仍对胡同中的旅馆、民居、饭铺、小摊儿大感兴趣,看着胡同中提笼架鸟的老头儿、跳皮筋儿的小姑娘,端碗炸酱面蹲在院门口边吃边聊的小伙子流连忘返。他们在胡同里自由自在地漫步,到居民家中喝茶聊天作客,个个显得既兴奋又神奇。这就是在来北京旅游的外国人中,口碑甚佳的“胡同游”。
如今,“登长城、看故宫、吃烤鸭、逛胡同”已成为一些外国媒体和旅游公司介绍北京的一句精典用语。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壮丽的文化奇观之一。许多世界著名的建筑学权威都认为,北京城是地球表面上一项最伟大的文化工程。不用说那举世闻名的天安门、金碧辉煌的故宫、雄伟壮观的长城,就是那一条条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胡同,里面的学问就大着哪。作为北京街巷概称与代表的“胡同”不仅构成了北京城的交通网络,关系到北京的城市格局,而且是北京城市生活的依托,北京居民生息活动的场所,并从而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时代变迁,世事沧桑,人情冷暖,风风雨雨,几多悲欢,既在这个舞台上不停地上演,又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印痕。这正是让外国游客感到神奇和着迷之处。可以说,京城众多的胡同中蕴藏着丰厚的旅游价值。
然而,据著名摄影家、“胡同游”的创办者、北京胡同文化游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勇介绍,当初成立公司,推出“胡同游”并不招人待见。有人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其一,胡同怎么能让外国人进去随便参观呢?老百姓家里怎么可以随便开放呢?其二,北京有故宫、天坛、颐和园,有立交桥、亚运村,看哪儿不行,为什么非要把胡同这种“破烂”给人看?其三,三轮车属严格控制发展的交通工具,你“胡同游”需要那么多辆,怎么可能呢?万幸的是,“胡同游”得到了市里领导的支持,经过方方面面的疏通与协调,“胡同游”才得以正式推出,算是功德圆满。
“胡同游”推出5年来,累计接待游客30多万人,每年的递增幅度将近30%,去年达到8万人。短短几年时间,“胡同游”已成为北京旅游市场的拳头产品,也成为唯一一个可与“故宫游”、“长城游”、“颐和园游”相媲美的旅游项目。
徐勇说,老外们钻进胡同就不愿出来,逗留的时间越长越好,和老百姓聊天没完没了,走一路问一路,见什么都感兴趣。像胡同里居委会的宣传栏、大妈大爷们在胡同中值勤时胳膊上戴的红袖标、胡同中张贴的大标语和那些不太雅的“涂鸦”,从计划生育、选民登记到什么“小四是我孙子”之类,什么都问。
“胡同游”不仅吸引了大批的外国普通游客,也使不少大名鼎鼎的老外慕名而来。如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美国微软的比尔·盖茨、克林顿的女儿、通用公司的总裁等。可以说,“胡同游”已成为北京深化改革开放的一种标志,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北京的一个窗口。它不但让外国游客亲身体会到京城百姓的纯朴与真诚,看到北京二十多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推动了北京胡同的保护,并把它变为一种现实。“胡同游”让黯然失色的东西,产生了耀眼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