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914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庄子美学对现代美学研究和现代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是近年来美学研究者关注的新问题。比如庄子对王国维、钱钟书、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研究,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此外,程勇真在《朱光潜文艺观的庄子美学精神》中认为,虽然朱光潜深受西学影响,但具有纯粹审美经验的庄子美学才真正构成了朱光潜美学理论的基质。庄子美学重视事物内在的生命意志,重视“心与物欲”的审美直觉,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与朱光潜的文艺观相契合,并构成其基本的精神内涵。(《中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顾梅珑在《沈从文与庄子人生哲学》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沈从文在其作品中体现出崇尚自然的生命哲学、超然淡泊的人生境界和自由飘逸的人生理想,从思想根源上看,这些都是庄子人生哲学的诗意显现。(《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第1期)田刚则在他的《庄子哲学与鲁迅的虚无主义》一文中,对庄子与鲁迅的精神联系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是鲁迅和庄子共有的思想特征,但两者又存在区别。鲁迅的虚无主义主要表现为“随便”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既体现在思想方法上,又体现在情性气质上。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促动和展开,构成了充满“毒气”和“鬼气”的精神世界。(《人文杂志》2002年第1期)
    以上是近年来关于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的研究成果的介绍。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影响研究”值得重视,即作为影响者的庄子如何被他的前人影响。在这方面,徐克谦的《庄子与老年孔子》值得重视。这篇文章对孔子在《庄子》一书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仔细分析,并得出结论:庄子在他的著作中所批评和否定的是60岁以前的孔子,而他所赞赏的则是60岁以后的孔子,即庄子与老年孔子的思想有更多的渊源关系和相通之处。(《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6期)
    三.比较研究
    作为中西美学思想比较的一个重要侧面,对庄子美学和西方美学之间同异的比较研究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现最多,并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学术亮点。
    首先,庄子美学与古希腊的比较。陈迪泳的《道与理念》论及庄子与柏拉图文艺思想的异同。他认为,“道”与“理念”分别是庄子和柏拉图对宇宙万物的认识,两者在本体论和价值论层面上的含义相近,但牵涉到对道和理念功能的理解以及对艺术创造的阐释,两者却表现出鲜明的区别。比如,“道法自然”与“理念命定一切”、“心与物游”与“艺术摹仿影子”、“心斋坐忘”与“迷狂回忆”等。同时,庄子以“游”昭示世界本原、人生真谛,柏拉图则以迷狂给艺术寻找回家之路。(陈迪永:《道与理念——论庄子与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广西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周积成以庄子和皮浪主义的集大成者塞克斯都斯为个案,对中西哲学、美学的怀疑论传统进行比较。他认为,传统的中西怀疑论都是作为人生论的怀疑论,都把人生问题作为首要问题;这种怀疑主义的立论依据都是相对主义,并据此认定对于万物的认识都是不确定的。但是,这两种相似的怀疑主义却导出了两种相反的人生选择,在中国哲学中,怀疑论者一般来说都是造反派;在西方传统中,怀疑论者却经常是保守派。(周积成:《比较怀疑论研究:庄子和皮浪主义者塞克斯都斯》,《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2期)
    其次,庄子与德国古典美学。周占武在《庄子与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论之比较》中指出,庄子和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论都着眼于对审美主体的心理分析,并重视从审美态度和审美情感两方面加以阐述。其区别在于:庄子的出发点是人生哲学,而康德的出发点是其批判哲学;庄子认为审美主客体是相融的,而康德则认为两者是彼此分立和对立的。这种区别使两种理论体现出彻底与不彻底的显著差异。(《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何军民对康德和庄子的“游戏”思想进行了比较。他认为,虽然庄子和康德都以游戏为审美自由的最高实现,但游戏得以实现的途径却有很大差异:在康德那里,人处于游戏的主导性地位,游戏中的自由是主体性高扬的自由;在庄子那里,接受“道”的支配是游戏的前提,游戏的结果是人在道境中的消失,而不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捍卫。(何军民:《比较康德和庄子的游戏思想》,《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迟维东则对庄子和黑格尔的变化观进行了比较,认为他们都注重变化,主张物无固定之实在,但对“有”、“无”之间的转化顺序,归宿等却做出了不同的判断。(迟维东:《黑格尔变化观与庄子变化观之比较》,《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第三,庄子与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美学。在这一方面,庄子与卢梭的比较是近年来美学界关注的重点话题。如赵东栓认为,庄子和卢梭分别是对中西方浪漫主义精神作出巨大贡献的两位哲人。在他们的精神内核中,同样都蕴含着对自然的信念,都以自然为映照反观人的异化问题,都要求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赵东栓:《庄子与卢梭的浪漫主义自然观》,《北方论丛》2001年第5期)杨永贤则对庄子和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庄子音乐美学思想最显著的特色是推崇“自然之乐”,卢梭则主张“反于自然”,他们的音乐美学都是崇尚自然的。但他们的“自然”所指的意义却同中有异:庄子的自然指的是道,卢梭的自然指的是人类的本性。(杨永贤:《庄子的“自然之乐”与卢梭的“返于自然”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音乐探索》2002年第1期)另外,吴瑞裘关于庄子与济慈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从选题上看显得更新颖。他认为,庄子和济慈都反对人的异化,呼唤自然人性的复归,认为这样才能达到真与美的统一。其中,庄子的以真为美与济慈的以美为真,庄子的“心斋”、“坐忘”与济慈提倡的“消极的能力”,庄子的“游心”与济慈对想象的肯定,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境界。(吴瑞裘:《庄子与济慈美学思想比较》,《龙岩师专学报》2002年第2期)
    第四,庄子与西方现代美学。这是新时期以来被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又有一批新的成果出现,范围涉及现象学、语言学、解释学、存在主义等诸多方面。其中,包兆会从现象学视域分析了《庄子》文风和语义朦胧和晦涩的原因。他认为,庄子在建构和生成意义过程中明显存在着意向行为不明和意识对象不清的倾向,忽视知性在建构意义中的作用,以神秘的内心直觉把握本体,这是造成他文风和语义晦涩、朦胧的原因。(包兆会:《从现象学视域看〈庄子〉的朦胧和晦涩》,《人文杂志》2003年第1期)张松、燕宏远用西方解释学理论对庄子的语言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他们认为,庄子的“得意忘言”之论包含着一种有待分析的语言存在论思想的底蕴,在思维中摆脱语言的做法并不必然导致神秘主义的后果。他设定的语言—世界模式使人的整体性生存即世界都得到了一种特定方式的展开和实现,真理本身也得到了一种特定的但并不排斥其他特定方式的源始敞开。(张松,燕宏远:《庄子语言思想中的现代哲学阐释学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另外,刘颖倩对庄子的“言意”说与索绪尔的“能指、所指”说进行了辨异式的比较。她认为,庄子“言意”说的提出是基于对道之本性的体悟,索绪尔则是一种基于语言事实和理发思维的研究。由于庄子之言指向言外之道,这就使他的言论呈现出自内而外的追求和意象性;索绪尔则是先在划定了语言研究的边界,由此他的研究是追求一种自外而内的确定性。(刘颖倩:《庄子“言意”说与索绪尔“能指、所指”说比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庄子和海德格尔的比较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较多的问题,也取得一些成果。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彭富春的《什么是物的意义》。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庄子和海德格尔都对物的意义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认为物的意义就是其无用性。庄子将物的意义确定为自然,即合于道;海德格尔将物的意义规定为世界,即在天地人神四元相互游戏意义上的聚集。以此为基点,庄子和海德格尔对物,一个是道的态度,一个是诗意的态度,这两种态度有一个相似的视点,即让物作为物存在,回到它自身。但是,庄子将物自身理解为物的自然,回到物自身即回到自然;海德格尔则是将物自身理解为世界,让物回到自身即让物回到世界。由此,庄子和海德格尔的根本差异在于自然与世界的差异。(《哲学研究》2002年第3期)余日昌的《超越与分别》一文,则对海德格尔和老庄形而上学的思考范式进行了比较。他认为,海德格尔和老子、庄子的共同点在于,他们均以诗学意义上的“诗”作为走出形而上学的真正动力,诗的解蔽性、创造性和不追究性使存在豁然澄明。海德格尔的诗性思维成为后现代思想的重要奠基之一,老子的自然思维和庄子的圆融、逍遥思维则成为中国美学思想的重要根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另外,戴冠青的《庄子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比较》则围绕着两者本体论建构的相似性,探讨了他们的美学理论构成及其影响。(《华侨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