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信息三
北大的校长很多,现将几位有影响的校长简历略述如下:
蔡元培先生像
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字鹤卿,号孑民,后改字仲申。清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1.11)生,浙江绍兴人。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同年开始涉猎新学,倾向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趋向革命,曾与章炳麟等创建中国教育会,任会长,从此开始革命活动。1904年与组织光复会,任会长;后加入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07年游学德国,研读哲学、心理学、美学等,深受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影响。辛亥革命后回国,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提出新的教育方针,反对忠君、尊孔、读经,确立了一系列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的原则。不久,因不满袁世凯专制,再赴西欧游学、考察。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10年多,采取思想自由的原则,实行兼容并包主义,提倡科学民主,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此后,曾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927年以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32年12月,与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蔡元培哲学思想是复杂的、矛盾的,因此,学术界评价不一。一般认为,从蔡元培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来看,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萧万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胡适先生像
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哲学家、思想家。字适之,原名胡洪骍。安徽绩溪人。生于清光绪十七年,幼年时接受封建正统教育。1904至1910年间在上海求学,开始接触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新思想,尤其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1910年到美国留学,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J·杜威专攻哲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初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对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同年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杂志。1919年2月,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俄国十月革命后,胡适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1919年7月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讽刺当时“谈主义”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主张“一点一滴的改良”。此论一出,即受到李大钊的批驳。自1922年起,胡适代理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同年创办《努力周报》。1930年与徐志摩等人合办《新月》杂志。1932年又与傅斯年、蒋廷黻等人创办《独立评论》。他发表的政论文章认为,中国无力抵抗日本的侵略,主张不实行抵抗。他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8年受任驻美大使,1942年离职。
(石峻:《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著名学者、北大校长马寅初先生像
马寅初(1882—1982)中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早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解放初期,马寅初认为:“我国最大的矛盾是人口增加得太快而资金积累得似乎太慢。”人口的无限制发展,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必须引起重视,早为图之。”
以后,马寅初在许多场合都发表自己的上述观点,表示对人口无限增多的担忧。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和政务委员邵力子提出:“社会主义什么都有计划,生育更要有计划。计划生育,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能使我们伟大祖国更加富强。”但他的建议并没有能够引起重视。
在1957年4月27日,北京大学的一次报告中,他在分析了人口现状和理论叙述之后,忧心忡忡地表示了自己的担忧:“解放后,各方面的条件都好起来,人口的增长比过去也加快了。近几年人口增长率已达到千分之三十,可能还要高。照这样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就是26亿人口,相当于现在世界人口的总和。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恐怕中国要侵略人家了。要和平共处,做到我不侵略人家,也不要人家侵略我,就非控制人口不可……在国际关系上,我们要和平共处,但是如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