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源头水 解读大堰河(《大堰河--我的保姆》)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173次 栏目: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引进源头水 解读大堰河(《大堰河--我的保姆》),
目前的新诗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重重束缚,显得举步维艰。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作被理性分析的手术刀解剖得支离破碎,学生哪里还能体会优美意境,产生审美体验?有鉴于此,笔者在教授新诗时,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披文入情,引进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去解读诗歌,既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又让学生产生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艾青先生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以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贯穿诗作的始终,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根据诗作这一艺术特点,笔者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来解读大堰河这个形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是如何引进源头水,解读大堰河的。
一、传神细节,表现深切关爱
诗人睹物思人,想起了乳母对自己的千般关心、万般疼爱。于是诗人用八个镜头组合成一组大堰河从事家务劳动的画面,以此来表现大堰河的勤劳以及她对乳儿无微不至的关爱。笔者让学生反复朗诵这一节仔细体会大堰河的慈母情怀。在诵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这一组画面为触发点,想象一下生活中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让他们用一个细节来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纷纷用一个个细节来表达母亲对他们深沉无私的爱。请看下面一组细节:
1、月黑风高之夜,我高烧39度,母亲用大衣把我裹紧,然后抱着我就出了门。外面狂风大作,我隐隐感觉到母亲打了个寒颤。一路上,母亲深一脚浅一脚,有好几次打了趔趄 ,差点摔倒。我听到了母亲那急促的呼吸和剧烈的心跳。
2、冬天,晚自习放学后,我一身疲惫地回到家,站在门口等候的妈妈把我迎进屋里,然后打开取暖器,说:“丫头,你先暖和暖和,我去给你热杯牛奶。”不一会儿,妈妈端来了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我接过牛奶捂着手,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3、冬天晚自习回家,妈妈总是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给我捂上半天。然后给端来一碗香喷喷的面条。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妈妈笑了。她边笑边说:“慢点吃,别噎着。”
4、中午12:30,我要午休,但下午2点钟就得上学,妈妈说:“儿子,你放心地睡吧。我给你看着表。”一觉醒来,我一看床头的闹钟,才13:20。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于是我悄悄地起床,看见妈妈坐在外间的沙发上打着瞌睡。妈妈手里拿着表,强撑着,不一会,她的头低下去了,睡着了。又过了一会,墙上的大钟敲了一下,妈妈被惊醒了,她急忙睁开眼睛看表:“哟,都1:30了,儿子快起床!”我看着妈妈,鼻子酸酸的。
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使学生不仅深深地理解了母亲对孩儿的牵挂,更促使他们对平时的放纵任性进行反思。经过反思,他们懂得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加深了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从而明白了天下母亲的心是相通的,都对孩子充满了爱抚之情。作为母亲的典型代表,大堰河自然也不例外。试问天下有哪一位母亲不“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呢?如此,学生们由己及人深切体会到了大堰河宽广无私的慈母情怀。
二、描摹“哭”态,感悟舐犊情深
当“我”被父母领走之时,她哭了。懵懵懂懂的“我”不明白“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于是笔者向学生发问:她究竟是如何哭的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段文字描写一下大堰河哭时的动作表情。学生们兴趣盎然,写出许多精彩的片断。请看:
1、低矮的草屋、阴沉的天气,大堰河追着远去的“我”喊着,大声地哭着。
2、破旧的茅屋,憔悴的人。她呆呆地坐在屋里,喃喃地念着乳儿的名字,潸然泪下。
3、漫天大雪,大堰河从破旧的茅屋中冲出来,喊着,哭着,扑倒在地上。
4、大堰河无力地倚靠在破旧的门上,无神的眼睛望着在漫天大雪中逐渐消失的“我”,泪水无声地淌了下来。
5、风雪中,大堰河目送着乳儿远去,两行清泪顺着她那满是皱纹的脸颊流淌。等到乳儿在她的视野中消失之后,她转身跑进破旧的茅屋内,一头扑在床上,嚎啕大哭。
尽管“我”是暂时寄养在大堰河家,但大堰河仍对“我”倾注了自己无私的爱、满腔的情,甚至于都超过了她对自己孩子的爱。所以大堰河和“我”虽然不是母子却胜似母子,而“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大堰河的精神依托。试想一个母亲骤然之间失去了自己的精神依托,有谁能不“剪不断,理还乱”?又有谁能不悲痛欲绝?这些场面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堰河其时极为复杂的内心活动:既有对乳儿的依依不舍,更有舐犊情深的失落。
三、“特写”劳作,再现慈母勤劳
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开始用抱过我的双臂劳动了”。诗人用蒙太奇手法把大堰河辛勤劳作的六个镜头剪截起来,以此来表现大堰河不仅用甘甜的乳汁抚养了她的乳儿,更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苦难的家庭。诗人对乳母是深切同情,更是由衷感激的。为了加深学生对大堰河性格的理解,笔者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母亲操劳的情景,写出母亲辛勤操劳的片断。学生再次启动情感的闸门,让感情的潮水放纵奔流。这一流,流出了许多感人的片断。请看 :
1、冬天,清晨,我睡眼朦胧之时,母亲已经起来,挑着两只空水桶到村口的老井挑水。等到我起床时,母亲已经挑着一担水走进了院子。母亲放下担子,把水倒进缸,然后站起来用手拢了拢略显凌乱的头发。这时我发现母亲的额头沁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
2、冬天,夜晚,屋里煤油灯发出昏黄的光。奶奶得了重病,在里间床上不时地发出呻吟。外间,妈妈在守候在炉子旁,炉子上熬着奶奶要吃的中药。妈妈用扇子不停地扇,满屋子都是浓重的中药味。妈妈最闻不得这种味道,但她仍强忍着。药熬好后,妈妈把药倒进碗里,端到奶奶的床头。看着奶奶服下了药,妈妈把奶奶的被角压好,才舒了一口气,端着碗从里间走了出来。
3、夏天,烈日炎炎,妈妈在门口的河边淘粮。她把小麦倒进河边的大盆里,然后用手不停地搅动来把泥土淘去。淘好以后,用筛子把小麦捞出来倒进篮子里。浸了水的篮子特别重,母亲挎起篮子往家里走去。篮子一路滴着水,母亲的额头也有大颗大颗的汗珠滚落下来,在母亲的身后留下了一道湿湿的但又凝重的轨迹。
4、夏天,厨房,妈妈忙着往正在炒菜的锅的锅沿上贴饼子。她用双手把面团挤压成饼子贴在锅沿上,然后把手在灶台上盛水的盆里浸了一下,再次把面团挤压成饼子,往锅沿上贴。她不时地还要给锅底加把火。大滴大滴的汗珠从妈妈的额头落下来滚落在灶台上。妈妈汗流浃背,衣服都粘在了身上。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我流下了眼泪。
面对同学的真情告白,不少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此种情形之下,笔者又有意识地引进流行歌曲,于是教室响起了《白发亲娘》,响起了《烛光里的妈妈》……在歌声中,学生懂得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笔者就此顺势引导他们思考:这一个个撑起家庭半边天的母亲不就是艾青长诗中那个勤劳、纯朴、宽厚、善良的大堰河吗?至此学生顿悟笔者的良苦用心。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此言确实不谬。这些片断唤醒沉睡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积淀,给他们已经燃烧的情感烈火上又浇上一桶油,使之燃烧得更旺,照亮自己的心海航程。带着母爱上路,我想他们永远不会迷失方向,也永远不会感到苦闷、失落和彷徨,因为在他们的前面总会闪耀着希望的灯光。
四、临终画像,抒发痛悼之情
尽管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她仍“深爱着她的乳儿”。她给乳儿切糖,在墙上贴年画,赞美乳儿,甚至于“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然而她仍在“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临死之前,她还“轻轻地唤着她的乳儿的名字”。笔者再一次引导学生设想彼时彼地大堰河的情形,要求他们把大堰河临终的场面描写出来。他们在给大堰河描画临终遗像时,笔端流淌着对大堰河悲惨命运的同情,也流淌着对大堰河的痛惜、哀悼之情。请看:
外面大雪纷飞,茅屋内,光线极为暗淡,盖着一条满是补丁的破棉被的大堰河躺在床上,一阵紧似一阵地咳嗽。她,头发花白,像风中的蓬草;她脸色灰暗,已经失去了往日健康的紫色;两眼深陷,但却充满着期待。她的一只手朝门的方向伸着,嘴里喃喃地说:“澄儿……澄儿……我要见……”突然,她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她脸憋成了紫黑色。最终她一口气没上来,抛下曾经打骂自己的丈夫,抛下五个未成年的孩子,去了。她去的时候,眼睛瞪得大大的,伸向门口的手无力地垂了下来。
面对此情此景,学生们都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甚至于有的同学泣不成声。他们都为大堰河那无私的爱所感动,发出了对她的美丽丰富的灵魂的礼赞。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那么我要说在人的心灵中最广阔的是母亲的胸襟。“给予人的甚多,给予自己的很少”,这就是我们的大堰河,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母亲对我们的要求太少了,唯一的愿望就是想让孩子“常回家看看”,于是教室又响起了响起了《常回家看看》。在这真挚动人的旋律声中,笔者和学生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得到了升华。
总之,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应该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理解人物。这种体验能使学生们形成对主体对象的感应,达到物我合一、身世两忘的境界,使他们与审美客体之间彼此界限消融。从本课教学不难看出,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无疑是一把打开大堰河心灵之门的钥匙。通过它,笔者带领学生们走进了大堰河那美丽纯洁的内心世界,认识了一个高贵的紫色灵魂。也正是这种教学思路使得学生的生活积淀得到了充分开发,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内化,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引进源头水 解读大堰河(《大堰河--我的保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