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诗歌鉴赏如何有效复习?(

诗歌鉴赏如何有效复习?(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143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诗歌鉴赏如何有效复习?(,

于树泉:诗歌鉴赏,北京卷从08年开始分值提高了,变成10分了,07年以前是8分或者是7分,全国卷这一块还维持了原来的分值,这一块,10分或者是8分,对考生来说,很多考生应该说都比较怕诗歌鉴赏,因为诗歌这一块属于文学性最强,在高考试卷里边,诗歌鉴赏这一块其他的很多都是语言知识和应用,刚才咱们说的字、词、句,层次都是比较低的,诗歌它是文学作品,而且是最精粹的文学作品,最顶级的文学作品,而且它是要求鉴赏,所以在试卷中能力层级,诗歌这一块它够了,对学生能力要求高,你这个诗读懂还不行,你还要会鉴赏。人大附中的诗歌鉴赏题我们都是扎扎实实去做的,不间断的去练习,选一些典型的题,剩下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要求学生主要是看上高三一年来做过的典型的诗歌鉴赏题,看做过的题,我们要求学生做这样几个工作,第一,诗歌鉴赏题有哪几个类型?命题的类型不一样的,有的时候问法不一样,要求不一样,有的时候他问的是诗眼是什么,这是叫是什么,手法是什么,情感是什么,这是最低层次的题是什么,全国高考就考这样的题,问一道题的诗眼是什么,还有一个问法叫为什么,比如说日色冷青松,全松夜为石,他问诗眼是什么?当然是那个夜和那个冷,你找对诗眼只能得1分,为什么?可能就是6分。

  第三个常见题型好在哪儿?给你两句诗,问好在哪儿,妙在何处?这个题我认为是诗歌鉴赏题中最基本的题型,人大附中高考诗歌鉴赏复习的时候,我们各种题型都会让学生见识一下,各类题都会做一下,基本的题型我们让学生练得比较多,也就是说,这个好在哪儿,妙在何处,这个题如果学生会答了,这个诗歌鉴赏题一般他就会会答了。

  还有一个是怎么样,第四个题,比如说给一首词,见菊愁烟兰泣路,一首词中的前几句,问它怎样表现了词人的离恨苦,这就是说,“怎么样”,这又是一个题型,“怎么样”这个题型是要求学生是答手法的,比方说“见菊愁烟兰泣路”,明明他是自己在思念亲人,他说的是栏杆中的菊花在愁,兰花上面有露珠,在哭,实际上诗人心中的惆怅借助菊和兰来表现了,是什么,为什么,好在哪儿,怎么样,要求我们在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考察思路是不一样的,考察点是不一样的,诗歌鉴赏第一就是应该把诗读懂,诗如果读不懂谈不上鉴赏,诗都读不懂,鉴赏比读懂这个层次要高的,你内容都不知道说什么,一片朦胧那就谈不上去鉴赏了,所以我建议考生面对诗歌鉴赏题要把题读懂,实际上有很多办法的。这个诗歌要读懂有很多办法,最根本的办法当然是平时的积累了,不会吟诗也会吟,现在30天你让学生熟读唐诗300首那就不管事了,现在离高考这么近。我在海淀区的时候做过一个讲座,读懂诗的时候你要看它的密码,实际上我们借助,密码是一个比喻的说法,也就是借助诗歌的一些题目,诗句里面的某些词句或者是诗后的某些注释甚至作者的年代,借助这些就能够把诗读懂,我当时讲了十个密码,我觉得题目就是一个密码,比如说朱熹有两首诗,观书二首,写的观书,你要是没有这个题目你这个诗是看不出的,唯有源头活水来,一看这不是写风景的吗?一看题目是观书有感,写的半亩方塘写的是人的心灵,最后写为什么人的心灵那么丰富,那么充盈呢,是源源不断的,就像池塘注入了活水一样,而人不断的去读好书就丰富了自己的心灵,就可以让生命之树常青,他是这个意思。

  所以题目就是密码。我刚才说诗歌里边它有诗眼,疑上高楼万里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个诗我们出一道题问它的二联,三联妙在何处,这个题我觉得还是很经典的一道题,西云初起日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如果看不到诗眼,一上高楼万里愁,那个愁不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是万里,苍苍茫茫,无边无际,这个愁就是充塞天地之间了,鸟在那儿唱,知了在那儿唱,树多美,实际上都写的是愁,诗眼是一个密码。

  另外注释是一个密码,诗歌鉴赏题一般不给注释,只要给注释,这个注释就有用,借助注释就可以把诗歌读懂,另外是作者的朝代,给诗,写李白的时候没有必要写唐,有的时候给了一个,文天祥出现了,加了一个唐宋,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提示,如果是换了另外一个诗人前面加了一个南宋,那是中国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尤其是末年,济弱济贫,风雨飘摇,山外青山楼外楼,南宋后来已经是朝不保夕了,学生就应该想南宋的时候和这个诗的关系有什么关系,都可以帮助考生把诗读懂,诗读懂了,鉴赏就容易了,第一步要读懂,第二步要把题要读懂,我们的好多学生第一是看不懂诗,现在的学生什么都不读,光读参考书,就是为了高考,所以比较贫乏,当然也有很丰富的,因为不读诗,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诗,所以看任何一首歌,他的眼前都是一团模糊,他一头雾水,所以诗歌鉴赏题高考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让老师哭笑不得,笑话百出,简直你的想象力再丰富你也想不到,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诗。借助某些密码,借助某些命题往往怕学生什么呢?我觉得考生对诗歌这个题不要太害怕,如果是我出一道题我怕学生读不懂,如果你出一道题学生都读不懂都不会答,说明你这个出题失败了,所以学生要消除一个恐惧心理,这个诗多数学生一定要会读懂的,你心里这么一自信,你再借助一些条件你就读懂了,第二把题也要读懂,看它问啥,有些同学答题经常答非所问,问的东西他不答,题都没看懂,所以诗歌没看懂,题也没看懂,表达的时候还很混乱,诗看不懂,题看不懂,这就盲人骑瞎马了,夜班临深池,答题的时候答得很乱,还有错字,我的提法是读懂诗,读懂题,答题的时候要注意分清层次,要把那几个点答清楚,往往高考判卷的时候是按点给分的,每一个诗歌鉴赏题都有几个点,要把这个点答齐,比如说“妙处”,山雨欲来风满楼,首先这是用了隐喻的手法,你说它使用了隐喻,表面写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晚上一阵风过来,那个小楼被风撼动了,暴风雨随后就来了,写的是自然界,但是晚唐诗人,当时大唐已经到了气息奄奄,风雨飘摇,或者是唐末的起义就要爆发了,他实际上用自然的气象来写的社会的风雨,我们说的是用的隐喻。

  第二步,很多同学都不懂这个思路,因为我在人大附中发现,一开始学生都不懂,后来懂了,但是我相信,相当多数的考生,他是不懂得诗歌鉴赏答题有思路的,比如说这句话妙在何处,第一步妙在隐喻手法,第二你得解释山雨欲来风满楼它喻得什么,它表面写的是自然界的风雨,但是实际上写的是社会的风雨就要到来,第二步解释,隐喻一分,解释二分,如果是这个题五分,还有两分,那两分是在表达效果和情感主旨,为什么诗人他对晚唐的那种担心,那种忧虑,他不直说,他用隐喻手法,所以就含蓄巧妙的,这是一个表达效果,抒发了诗人对大唐衰微的满腹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