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文采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文采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754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文采,

(5)灵活运用主动句与被动句。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但选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是不相同的。一般情况多用主动句,但在强调的是被动者时,或主动者往往不需要或不愿或无从说出时,或为了使句式整齐,或为了表示特定情感,则应选用被动句。

(6)灵活选用肯定句和否定句。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从正面表达意思,是肯定句;从反面去表达意思的是否定句。但不同的句式,表达语气轻重是有差别的,一般说来,要表达同一意思,双重否定句重于肯定句,肯定句重于否定句。

总之,不同句式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如文言语句含蓄典雅,口头用语简练泼辣,长句周详严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对偶句铿锵凝练,反复句余韵悠然,排比句气势磅礴,反问句加重强调,引人深思。句式的灵活,表现了思维的灵活,表现了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表达需要,灵活使用句式,语言就会变得摇曳多姿,大放异彩。如: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失在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光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这一段话,于匀称之中见错落,呈现出一种参差之美,堪称景象美妙,意境深远。

佳作导读

猛虎与蔷薇

2003年重庆考生

“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可悦人目;蝉吟虫唱,风声雨声,可愉人耳;涛走云散,潮涌星移,可启人思;珍器古玩,诗文书画,可怡人情。”这斑斓绚丽的事物,给了我们最直观的认知。

高山流水,天涯毗邻,给了我们知己的感动;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里夫曾写过一行不朽的绝唱“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这说明人拥有两面性:感性和理性。感情亲疏是感性的,对事物的认知是理性的。从历史的源头漫步到现代,我们人类便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演绎着动人的人生哲学。

我们往往因过分亲近或疏远对感性事物的认知蒙上了一层稠密的感性云雾。子日:“仁者这是必然的。但如果因此而悖驳事物价值的惟一性,这是荒谬的。楚国国君不就因为听取爱妃谗言而使屈原因直谏而放逐吗?夫差也是因此而丧国的,历史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昏君,有太多太多这样的闹剧。

当然,也有看穿迷雾而感悟觉醒的人。邹忌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他运用这琐事中的感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广开言路。

其实,对事物的感知也需要感情的柔化。正如棱角突兀的坚石需要柔水圆润,奇伟雄丽的火山需炽热融化为岩浆,这样才能在逆境中“柳暗花明又一村”。亲情留予我们关怀,给予我们安慰,当我们对事物越发亲近,我们的认知就越发深刻。纣王曾问云中子:“先生何处而来?”答日:“公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纣王发难:“云散水枯,君归何处?”答日;“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正是这种对自然的无限亲切,才孕育了博大的旷达的人生哲学。

然而真正的大智慧,是兼容二者的。庄子便是这棵享有阳光同时设下树阴的哲人之树。他妻子死后,他大哭须臾,后又会心地笑了起来。正是这种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他物我合一、无所依赖的无我哲学。

用感性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铸造感性的肌骨。山高月小,落花流水,当我们寄以情思,这种认知也富有哲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种认知也可勾起我们奋斗的冲动。

在情感亲疏面前,我愿做一株蔷薇;在事物的认知上,我愿是一只猛虎,用理性的心细嗅感性的芬芳。

【简评】这是2003年高考作文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话题作文,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下呈现出斑斓绚丽的自然万物,丰富多彩的社会人情;诗词歌赋、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洋洋洒洒,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它显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表达技巧。

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了光彩。开头两段排比,气势贯通,表明了“情感与理智”之间关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排比之中见文采。论述中化抽象为形象,“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蒙上了一层稠密的感性云雾。”“庄子便是这棵享有阳光同时设下树阴的哲人之树”,比喻之中见文采。遣词造句方面,也可见作者精深的语言功底。开头两段排比可谓字斟句酌,“从历史的源头漫步到现代,我们人类便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演绎着动人的人生哲学”形象生动而富有深意,“用感性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铸就感性的肌骨”精警而又有哲理蕴味。还有骈散结合、灵活多变的句法,都使文章文采翩翩,摇曳多姿。

误区导诊

在运用上述方法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一)利用名句来增加文采,是一种简便而实用的方法,但写作中有几个方面是最容易失误的,应值得注意:

1.引用名言名句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而引用,要做到恰到好处,千万不要为引用而引用,这种引用只能是多余的、失败的。

2.能让你的文笔飞起来的引用名句方法有很多,但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我们都要注意表意清楚,要使引用的名句与自己的文章融为一体,不能跳脱,全文连贯紧凑,这样我们的作文才能得到高分。

3.引用名句时,一定要对名句意思理解准确,要使名句意思与文章意思一致,不能望文生义,否则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4.引用名句时,要记准确,不能出现错别字或生造语句,如果记得不准确,不如间接引用。

(二)文章中的词语运用,是最容易显现出作者的语文功底的大凡作文中词语丰富,且用词生动的容易让人赏心悦目,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这就要求写作时在词语使用上下功夫。但也有人在作文的词语运用上容易走入一些歧途:

1.文中表现同一意思时使用大量的词语,缺少锤炼。大量重复的词语,不是丰富,而是堆砌,更谈不上生动。

2.词语理解不准确,对词语缺少辨析,望文生义。

3.一味求新,写作时找不到恰当的词语而生造词语。

4.在文中使用大量的所谓“流行语”或“网络语言”,让人不知所云。

(三)写作时,灵活使用句式时,应不能出现下面失误:

1.不可单纯去追求句式的变化,那样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句式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写作的实际需要。

2.选用句式的意识不够,不能根据不同的材料、目的和语言环境,变换使用不同的句式。文章如果句式单一,不免呆板老气,而句式多变,则可灵动活脱起来。

修改案例

2003年全国高考题,话题为“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

情感与认知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总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古代宋国的富人,深信自己儿子的话,怀疑邻居家老人,导致认知上的严重失误。这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而当代心理学家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在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由于家事国事,浓睡不消残酒,她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标题出得太简单,不能吸引阅卷者的眼球。根据本文内容,可考虑用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拟题。拟的标题既要与首尾呼应,又要趋势从李清照一例写起,入题干脆明快些。)

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可见,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应在本段开头加上揭示这则故事要旨的话,如“你情系一物,必然感悟深刻;你心存淡漠,必然视而不见”等。还可添加一些词语体现出李清照的生活年代及女词人身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