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诗歌鉴赏秘籍

诗歌鉴赏秘籍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723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诗歌鉴赏秘籍,
夕阳 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细雨 潜移默化的教化
月亮
 
 
  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 暴雨 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露 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雪 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 ,冷清 霜 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春风 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西风 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 表现游子漂泊、飘零 晴天 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 表现愁肠压抑 阴天 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玉 象征高洁、脱俗  尺素 指代书信
吴钩 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 珍珠 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船 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红色 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
白色 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 绿色 象征希望、活力、和平
黑色 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 蓝色 表现高雅或忧郁
黄色 象征温暖、平和  紫色 表现高贵、神秘
桑梓 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
  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
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南园 泛指花草园林
落日 惆怅 冬雪 冷峻
秋雨 忧愁 流水 叹惋、时间流逝
落叶 失意、伤感 丁香 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大漠 苍凉 旷野 凄清
美酒 壮行 红豆 相思
竹林 闲趣、隐逸 孤灯 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
秋虫 凄凉 故园 乡愁
烛 相思、别愁 枯藤 萧瑟、荒凉
古琴 知音 古道 荒凉
飞鸟 空远 长亭 送别
楼兰 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关山 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阳关 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莲 “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
阑(栏)干 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孤雁 思亲,思乡,孤独
寒蝉 悲凉、离愁别绪 梅子 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附加:

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突破。  
  一、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二、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  
  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三、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四、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例如:  
  江 楼 感 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五、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六、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  
  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  
  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七、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  
  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八、 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