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子路、曾析、冉有、公西华侍坐(人教版高一必修)

子路、曾析、冉有、公西华侍坐(人教版高一必修)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959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子路、曾析、冉有、公西华侍坐(人教版高一必修),


[课例分析]本文是一先秦诸子散文,是孔子“因材实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教学中要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展现的鲜明的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一、三维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
2、 了解文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
(二)能力教学目标
3、 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4、 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展现的鲜明的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了解文中表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二、 教学方法
1、 本文是《论语》中故事性很强的一段文字。学习本文要扣住叙事性这一特点,对照课文注释,首先疏通文意。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理解句意。
2、 本文虽短,却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神态,学习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3、 应该扣住“我与点也”一句话,理解所表现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同学之间也可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三、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难点: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书、合作讨论等方法,准确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并能归纳、整理,找出规律,反复诵读课文。2、教师提供背景材料及孔子生平的有关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孔子的生平分析。

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 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借助工具书,疏通课文,并圈画出重点字、词、句和难解语句,以备课堂交流和质疑。也可发一些资料。

六、 教学过程
(一) 明确目标
见“三维目标”
(二) 整体感知
1、 导入新课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会集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它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
2、引导学生看课文注①
3. 教师投影补充
①《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论语》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时事等方面。全书共20篇,后人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做篇名。每一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体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本文属对话体,内容层次极为明显。
②孔子简介
鲁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反对苛政和征伐,主张礼治。晚年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著名学生有颜回、子贡、季路、冉有、曾参等。
2、 引导学生背诵初中学过的《论语》名句。
(三) 重点、难点和学习和目标过成过程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及文言句读
重点字、词读音及句读(投影)
曾皙(xi) 哂(shen) 雩(yu) 铿(keng)尔 
小相(xiang)  比(bi)及 冠(guan)者  喟(kui)然
亦各言其志/也巳矣  异乎/三子者之撰
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
[点拨]本文记叙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文章先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志向,再叙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人谈自己的志向,最后写孔子对三人志向所作的评价。孔子问志,四个学生和回答,从表面上看来,似是有所不同,其实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的。
3、小组合作讨论,明确重点字、词、句,写成纸条,教师有选择地采用实物投影的方式,由写纸条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对重点字、词、句加以讲解,教师点拨、纠错。
4、再读课文(小组分角色准备,教师以小组方式提问,组内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5、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师投影讨论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 第一段文字讲的是孔子启发诱导学生言志,他的话讲了几层意思?反映出孔子教学上什么样的态度?
[点拨]孔子的话讲了两层意思,一层是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反映出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另一层意思是启发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反映他的循循善诱。
(2) 三个学生的谈话,那些相同,那些不同?孔子是如何表示自己的态度的?
[点拨]子路性格直率、粗犷,他提出了一个受内忧外患的国家,经他短期治理,可以收到强烈的效果,态度是很不谦虚的,所以孔子听了微笑一下。冉有、公西华讲话比较谦逊,儒家认为治国的最高标准是以礼治国,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冉有说,他能使人民在经济上富裕,至于以礼乐治国,自己做不到,比子路谦逊得多,公西华要做小相,态度当然就更谦虚了,但是他们三个个共同的都是参加政治。对三个学生言志的内容,孔子当场都未置可否。
(3) 写曾点答话时为什么详细写了动作?他的答话和另外三个人有何不同?
[点拨]写曾点的动作比较详细,写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时,曾点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于功名,突出他与子路三人的不同之处,为写曾点的特殊志趣,从而为孔子的感叹和赞赏张本,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都讲为政,而曾点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
(4)“亦各言其志也巳矣”是肯定还是否定三个学生的话?孔子对三个学生的话是怎样分别评论的?
[点拨]应该说孔子肯定了三个学生言的都是“志”,从语言的内容看,明言他们谈的都是志,从语言的语气看,加强肯定的语气。孔子肯定三个学生都有治国才能,子路要以勇治国,态度又不谦虚,所以直接指出笑他的原因。冉有要以富治国,孔子以两个反问肯定他要得国而治,并肯定他具有这种才能。
(4) 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此问题设计为开放性问题,视时间,可安排在课上讨论,也可作为课外开放性作业,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形成书面答案,写成小论文,答案不求统一,可见仁见智。)
[点拨]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论的,对曾皙说的那些话,有的从积极方面理解,认为是曾子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缩影,与孔子的“为国以礼”相符,所以得到孔子的赞许。
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的,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① 孔子的思想看,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要方面,他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是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故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
②从孔子对子路和曾皙的不同态度看。孔子“与点”,并非曾点有济世之大志。
③从曾点与子路等人言志的不同内容看,如曾点志在为国,那么曾点之志何以“异乎三子者之撰”?
由以上分析可见,曾点“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6、总结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点拨]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能扣紧各人的性格特点记言,五位的发言契合各人的个性、身分、志趣、风度、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其次,全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使文旨鲜明,不枝不蔓,极有层次;再次,重点突出,记学生装的发言以曾点为主,因为他的理想是礼治的最高境界,与孔子期望的“风清浴美,老安少怀,人民安乐”的太平景象相符。
(四)总结扩展
[总结]本文如同《论语》的其它知识性章一样,是论述孔子的思想和学问的,但是思想和学问的传播,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借助于特有的形象。本文通过孔子和四个弟子一次十分融洽的谈话,表现了孔子的政治抱负和。作者在记述孔子的抱负和理想时,不仅记录了孔子和四弟子的发言,更重要的是刻画了一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子路和直率、自负,冉有的敦厚、谦虚,还是公西华的忍让、虚心,曾点的豁达、洒脱、自得,孔子的循循善诱,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今天读来,人物依然如在目前。
[扩展]补充阅读《论语.子路从而后》(教师分发材料)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2、 课外探讨,写成300-400字的小论文:孔子为什么要“哂”子路?对子路“不让”应该如何理解?


七、 板书设计

子路:性格直率
 冉有:敦厚、谦虚              记言绘形
 公西华:忍让、虚心            栩栩如生
曾点:放达、洒脱、自得
孔子:心怀宽阔、循循善诱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我在原来教学时对孔子为什么要“与点”的问题讨论过多,其实这是不妥当的。这次教学此文我按“言志”这一线索,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确定教学思路。分析人物形象要与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特点结合起来,效果就很好。总之对孔子与点的问题不宜讨论过多,这样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