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2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2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981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2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永久的悔
【知识点精析与应用】
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后悔(huǐ)         俯拾皆是(fǔ)          简陋(lòu)        唾手可得(tuò)
立锥之地(zhuī)    孤苦伶仃(líng dīng)   无缘(yuán)       够呛(qiàng)
模糊(mó)          轮廓(kuò)             懵懵懂懂(měng)   寄人篱下(lí)
耕耘(gēng yún)    白面馍镆(mó)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结(jiē)结果          咽(yàn)咽下          尽(jìn)尽职
(jié)结识            (yè)哽咽             (jǐn)尽快
模(mú)模样           难(nàn)灾难          更(gēng)打更
(mó)模型             (nán)困难            (gèng)更加
好(hào)喜好          长(cháng)长短        圈(juàn)猪圈
(hǎo)好心            (zhǎng)成长          (quān)圈地
解(jiě)解放          落(luò)降落
(jiè)押解            (lào)落枕
(xiè)姓氏            (là)落了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望九之年:接近九十的年纪。望,(年龄)接近。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这里形容后悔的事太多。也可说
“俯拾即是”。
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极端:事物发展到达顶点。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
孤苦伶仃:孤独而没有依靠,生活困苦。
充饥:解饿。
长久之计:应付很长时间的计划或对策。
背乡离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迫不得已)。也说成“背井离乡”。
举目无亲:指单身在外,不见亲人。
无缘:没有缘分。
仍然健在:仍然健康地活着(多指上了年纪的人)。
够呛:十分厉害,够受的。
物以稀为贵:物品因为稀少而显得贵重。
迎养:赡养。
迷离模糊:不清楚,难以分辨。
轮廓:构成物体或图形外缘的线条。
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
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的力量支持自己的生活。
尊容:原指人的长相。这里是说尊贵荣华的生活。
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
眼泪盈眶:眼泪充满了眼眶。
五、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8.6~  ),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六、写作背景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接近九十岁的高龄,应《光明日报》的记者邀约,完成了这篇散文。作者虽然已过了古稀之年,但是,仍然对自己过去的经历记忆犹新、一一在目。对于自己对母亲的尽孝作者心中铸成了一个永远的心痛,年幼时不懂尽孝,年轻时无力尽孝,而成年后却无从尽孝。因为母亲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作者,在作者心中也就有了这“永久的悔”。正像作者说的那样:“不该离开故乡,不该离开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容,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认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七、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塑造了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母亲形象。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并表达了自己心中留存的永久的悔意:不该离开自己的家乡,更不该离开自己的母亲!痛说了自己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八、结构分析
唐朝大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千古传唱,广为人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细腻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母子情深的由衷赞叹。季羡林老先生的这篇“永久的悔”在思想情感上与一千多年以前的诗人有异曲同工之感,季羡林老先生运用细腻的语言,娓娓道来的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的苦痛,对母亲的无尽的思念。文章通过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自己母亲深深的思恋,表达了自己因为再也无法尽孝母亲、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点明中心——“永远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不该离开母亲。
第一自然段上来就讲明自己也已到了“望九之年”,预示着自己此时也应是儿孙满堂了,“经历可谓多矣”。然后,接着引出自己的永生之悔:不该离开故乡,不该离开母亲。从而使得自己的“悔意”更为沉重,更加令人感慨万千。而且独立成段,就更加显现出作者心境悲凉。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
这部分则是详细的叙述作者“永久的悔”的具体内容。这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
第一层(第3~5自然段)
这一层主要是介绍作者年幼时的家庭基本状况:贫穷、艰苦、封闭。作者的家庭生活可以说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孩子送人、背井离乡等种种痛苦。还点明了母亲的基本生活状况,没有文化,孤陋寡闻,这是真实的描写,也是真情的流露,反而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第5自然段重点说了吃的问题,以颜色特征为标准介绍家里的吃的情况,同时也是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写了我对“白的”的向往,写了我对“红的”的熟悉,谈“红”则色变。
第二层(第6~8自然段)
这一层详细叙述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第6自然段写我是如何想办法弄到白面馍馍吃的,大奶奶对我的喜爱与恩赐。虽然没有直接写母亲,只是写了我幼年时的苦难生活,其实这一段是在为下一个自然段做铺垫。暗示出母亲的生活会更苦难。第7自然段开头继续写我的生活状况,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挣来一点点“白的”。这一段更多的笔墨作者还是给了自己的母亲,尤其是写我们吃月饼时的细节。普通的月饼变得神奇,甚至“龙肝凤胆也难以比得上的”。当时也许是忽略了,至今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才发现自己的母亲未曾吃过一口,“白的”她连尝也没有尝过,一辈子都是与“红的”——高梁饼子为伍,赶上不好的年份,连这个也没有,只好吃野菜了。
第8自然段仍然在写我小的时候关于吃的问题,通观起来,这一层似乎只是写了我幼年时吃的问题,写了我家庭生活的痛苦,并未提及母亲。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介绍自己家庭生活的困苦不堪,与写母亲的生活状况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其一;作者对于自己幼年的生活似乎只记得吃的问题而对于母亲的情况模糊不清。对于母亲当时是否吃过月饼也是现在回忆之中偶然想起,不知不觉之中,是作者的“悔”悄悄的跃然纸上。正是小时候的忽略与无知,对于母亲的爱才会如此模糊,那么,长大成人之后,才会有无尽的“悔意”。明写我幼年生活的困苦与乐趣,暗着渗透出的是对母亲真诚的“悔意”!双线并行,明、暗交错。
第三层(第9自然段)
第9自然段先是承接上一段写明为什么要大段篇幅的写我小时候吃的问题,继而写了几次与母亲的匆匆而过的接触。特别提到了母亲的笑,困苦的生活中,母亲是坚强的,她默默的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因此我印象中母亲就没有笑过。最后通过邻居大婶的话了解到母亲的内心想法,了解到母亲对儿子的万分眷恋与不舍,勾起作者无限的联想,引发作者无尽的思恋,同时也使作者的“永远的悔”达到高潮。

[1] [2] [3] [4]  下一页

2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必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