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读边塞诗两首

读边塞诗两首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442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读边塞诗两首,
      诗的题目是雪,全诗一共四次点到雪。第一次,开头是满天飞雪,在大自然的广袤空间。接着是珠帘、罗幕之间的雪,转移到帐幕内,是置酒欢送的场面。第三次是辕门、红旗上的飞雪,过渡送别的场面。三次点到雪,表面上是静态的写雪,实质上是把人物的空间转移,省略了一系列的过程,保证了抒情不受复杂的叙事干扰。如此的精炼,得力于细节选得精粹。雪下在辕门,难道别的地方就没有雪吗?当然有,但不在送别现场,不在心灵关注的焦点,就省略了。辕门外寒冷到什么程度,只要在旗帜上表现就够了。旗帜的特点是飘扬的,但是,这里却飘不起来了,气候的严酷不言而喻。从这里,又一次可以体会到岑参选择细节的功力。第四次点到雪:“山廻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连送者和被送者的场面,送别和过程和语言,全部留在空白中,为了突出雪上的马蹄印痕。这第四次点到雪,同时也是第四次空间转移。
       诗是抒情的,但这里没有直接的抒情,诗人的匠心是用无声的画面,来提示不可直观的感情。感情不在画面本身,而在画面之外那凝神的眼睛,在友人消失之后仍然怅然凝视。而追随着友人身影的目光被省略了,这才使马蹄的印痕的静态,表现了心绪中微妙的、难以觉察的微波。这种手法在唐诗中,是比较常见的,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还直接写了目送孤帆远影,直到消失,仍然凝望流往天际流水,暗示诗人为别离而怅然。李白强调的是“惟见”,岑参强调的是“不见”,雪上的马蹄是空的,但是情感却不空。这个“空”字,蕴含着艺术的匠心。
      以无声的画面来抒情,在小说、散文中,是常见的,而在现代电影中,则用得更多,所谓“空镜头”,其功能常常就是抒情。
      与李白相比,在运用空白画面来抒情方面,岑参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古典诗话,多以岑参与高适比,好像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其实,比较只须一点相通,四面八方,无不可比。故本文有意与李白、杜甫,甚至李世民相比,以显示比较作为方法贵在不拘一格。



上一页  [1] [2] [3] 

读边塞诗两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