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出师表》 复习资料

《出师表》 复习资料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854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出师表》 复习资料,
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4、《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5、为了不堵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应当:开张圣听。开张圣听的目的是: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相反的做法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塞忠谏之路

6、《出师表》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广开言路,其原句是:诚宜开张圣听。

7、第二段中提出的建议是:严明赏罚,根据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具体的做法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目的是昭陛下平明之理,避免出现的问题是使内外异法也

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示了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9、《出师表》中用对比方法论述汉室兴亡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0《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志趣(或淡泊名利和性情,或作者出山之前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1、“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2、《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报答先产帝知遇之恩的句子是:遂许先帝以驱驰

13、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14、《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叙本志和追述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出师表》中高度概括“先帝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同时也表达作者效忠先帝的心愿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7、表现诸葛亮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的语句有: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8、诸葛亮受命之后,“夙夜忧叹”的原因是: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9、诸葛亮为此次北伐曹操作了哪些准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0、《出师表》中表达作者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愿效忠刘氏父子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1、诸葛亮的“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出师表》全篇。

22、表现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殷切希望的句子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2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汉代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向后主刘禅“进尽忠言”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4、《诸葛亮文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两句意思一致。

2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一段对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忠贞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6、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西汉“兴隆”的历史经验告诉后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国家才能政治清明,兴旺发达。

2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在《出师表》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8、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9、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0、“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五、阅读理解

1、古之贤才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驱者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2、课文第一自然段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开张圣听 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以塞忠谏之路

3、“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答: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或:白帝城托孤,兴得汉室)。

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子之情。

4、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

答:主要表达了她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

5、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要效忠刘氏王朝?    答: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

6、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个志向?      答:出师北伐,复兴汉室。

相关知识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相关诗句: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相关故事《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出自本文的成语:三顾茅庐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计日而待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妄自菲薄 :过分地看轻自己。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些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不毛之地 :形容荒凉、贫瘠。   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

危急存亡 :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危急存亡之秋: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

临危受命 :形容在紧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亲贤远佞: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斟酌损益: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