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后值倾覆(大败)
37、尔来(从那以来)二十有(“有”同“又”)一年矣
39、以伤先帝之明(损害)
41、奖率三军(鼓励、率领)
42、庶竭驽钝
43、攘除奸凶(排除、铲除)
46、以彰(表明,显扬)其咎
1、益:有所广益
2、遗:以光先帝遗德
3、效:恐托付不效(奏效)
4、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道路)
5、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
6、行:然后施行(做,执行)
7、当: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
8、任:受任于败军之际有(任用,委任)
9、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10、言:进尽忠言(话,言论)
11、以:⑴以光先帝遗德(来,用来)
⑸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⑾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⒀
12、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13、所:有所广益(……的)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临表涕零(原意为眼泪,在文中的意思为流泪)(2)亲贤臣(原意为亲切,文中的意思为亲近)
(3)以光先帝遗德(原意为光芒,光亮,在文中意思为发扬光大)
2、形容词用作名词
(1) 攘除奸凶(原意为奸邪凶顽,在文中意思为奸邪凶顽的人)
(2)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原意为懈怠,态度冷淡,在文中指怠慢,疏忽)
(3)此皆良实(原意为诚实善良,文中意思为诚实善良的人)
(4)优劣得所(原意为能力强与能力弱,文中的意思为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5)若有以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原意为邪恶,文中的意思为邪恶分子,这里指邪恶的事情)
3、动词用作名词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原意为效力,文中的意思为效力的机会)
4、形容词用作动词
(1)陟罚臧否(原意为善恶,在文中意思为奖善惩恶)
(2)有所广益(原意为益处,在文中的意思为扩大增多)
(3)恢弘志士之气(原意为宏大,文中的意思为发扬光大)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先帝不以臣卑鄙(原意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在文中的意思为认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四、理解填空
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语句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诸葛亮分析对益州有利的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出师表》中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的语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