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出师表》 复习资料

《出师表》 复习资料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854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出师表》 复习资料,
  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

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

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

如今正当离朝远征,    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       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1.内容和主旨: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2.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小——亲贤臣,其中“亲贤远小”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小、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小,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3.作者围绕“出师”二字,主要写了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

4.第六段和第七段作者回顾了“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这两件大事;全文最能概括诸葛亮感情的六个字是“报先帝忠陛下”。

5.写作特点:

(1)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具体地说,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已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2)质朴、恳切而精练的语言。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请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一、掌握句中的实词:


1、中道。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贫弱)  3、不于内(懈怠)

4、此诚危急存忘之也(时期)  5、盖追先帝之殊遇(特别厚待)        6、以先帝(发扬光大)     

7、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引用、譬喻。义,适宜,恰当。 )

8、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9、恢弘志士之气(发扬光大

10、以忠谏之路(堵塞)                11、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

12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13、(给予,交付)有司论其)赏

14、以(显示)陛下(公平)明(明察)之)    15、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16、是以先帝(因此简拔选拔,简,选择[人才])以给予)陛下         

17、裨补阙漏缺点和疏漏通“缺”,过失)       18、悉以之(咨询

19、临表涕零 落泪)          20、性行淑均(性情和品德善良平正。淑,善。均,平)

21、晓畅军事(明晓、通达)22、宠为督(推举)    

23、必能使行阵部队)和睦,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4、此后汉所以……的缘故倾颓轻浮、衰败

25、叹息痛恨痛心,感到遗憾)于桓灵

26、 良死节(贞,坚贞。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27、耕于南阳(亲自)    28、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29、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30、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31、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2、自枉屈(辱,枉屈,屈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   33、由是感激 感发,激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