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文言文教学评课实录

文言文教学评课实录

    05-07 01:27:44    浏览次数: 764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文言文教学评课实录,

文言文教学评课实录

褚树荣

(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邮编315000)

 

语文特级教师带徒活动在宁海知恩中学举行,此次带徒活动的主题内容是“文言文教学”,教学内容及方式为同课异构。活动中鄞州高级中学的张全民老师、北仑中学的李华斌老师执教了《哀江南》,宁海中学的陈亚敏老师、宁海知恩中学的王海斌老师执教了《秋水》,特级教师褚树荣老师在课后结合课堂现场就文言文教学作了精彩点评。

以下为褚老师评课实录:

往深里边说的话,我们这个活动更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或说预期的目的。我想,我们能不能通过一次活动或通过几堂课来探讨我们教学中的某些主题性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预设更加重要。在座的,如果是教研组长,你一定知道上次在奉化举行的全大市的语文教研组长会议上,我们宁波市语文学科近三年有三个主题活动:第一年、是为了夯实基础,发动大家来读书,撰写读书笔记,第二年,我们要进行课例评析,想通过课例评析这种载体使大家对课堂教学有一个比较自觉的认识,借此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第三个主题呢,就是在课例评析的基础上,把这件事做得更细一点,更小一点,更深入一点,那就是我们提出的小课题研究,我们能不能把课堂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困惑提炼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教研活动,然后围绕一定的主题来组织相关的教研活动。当时我是这样设想的:今天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实践,所以我跟今天上课的四位老师事先有一个约定,就是说我们能不能定古诗文教学这样一个范畴。古诗文教学的问题大家的困惑都比较多,我们能不能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或者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探索一下,这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文言文教学或者说古诗文如何把文字落实,文章的鉴赏、文化渗透,在一堂课里有机结合起来,能不能找到一个三全齐美的方法,这非常难,但我们知难而进,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尝试?所以说今天这四堂课可以说是对这个问题的具体探索。下面,我就围绕着这一个主题,对这四堂课作一个简单的点评。

为了大家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我还是对小课题研究怎么做,再重复一下。我们老师肯定在教研组长会议上也谈过类似的意思,传达过类似的信息。那次我们在奉化这次会议上提出,这个小课题研究究竟怎么做呢?大家如果要知道更详细的情况,那么登录宁波市教研室的网站。

我觉得做小课题研究第一个就是问题定位,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肯定有困惑、疑难,这些困惑、疑难有些是个体性的,有些是模糊的,但你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的话,你就必须要把模糊的困惑明晰化,把个体性的问题普遍化,把不甚清楚的东西具体化,经过这样几化以后,那么你提炼出来的问题可能就更容易研讨了,那么我觉得这个问题最好用一种疑问句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那么像今天这一次活动,如果我们要做成小课题研究,要做成一篇文章,那么这个问题怎么提呢?怎么概括呢?我觉得就是刚才我们提的,“古诗文教学中文字落实、文章鉴赏、文化渗透如何做有机的结合?

问题定位后,接下来我们就要做个问题解释,也就是说,我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怎么会提到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是值得探究的吗?探究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我要把道理讲清楚。我觉得上次在市里新课程培训的时候也讲到了诸如此类的道理。为什么我对古诗文文学这三点的特别强调,这可能源于我对古诗文这种文体性质的思考。什么叫做古诗文呢?简而言之就是用古代汉语表达的,用文章的式样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如果这种说法有道理的话,那么古诗文教学的内容很自然的可以分解成三个层面或者说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语言文字的层面,一个是文章或者文学的层面,一个就是传统文化的层面,也就是说这三个层面的内容都应该成为我们古诗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可偏废,第一个层面是基础,我们要通过它进入文本,而且语言的积累对中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第二个层面的内容,鉴赏技法、品味意韵等,这部分属于文章鉴赏或者文学感悟这个范畴的,这对提升文学素养是很重要。第三个层面呢,由于古诗文不仅仅是古汉语的材料,不仅仅是某种文学式样的例文,同时它更是一种古代文化的结晶,这是经过几千年时间淘洗以后积淀下来的文化结晶。今天我们面对它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个继承、接纳的任务呢?这实际上是文化的命脉,文化的根,我们有没有尽到这样一个承传的任务?我觉得中学生学习古诗文,这也是一个任务。所以这三个层面可以相对推衍出三大任务,这是古诗文教学必须要考虑的。

第二个原因也是从古诗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放眼我们当今古诗文教学的课堂,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问题,但是最典型的问题,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走两个极端。一极可以说是基础派,就是句句落实,字字翻译,老师教文言文就是教翻译,学生学文言文就是背翻译,教研室出试卷考文言文就是考翻译,于是学生读文言文的翻译和注解成了学习文言文的全部,学生把一篇篇包含着古人生命意识和情感律动的文章,看成是一堆堆规则、用法的文字材料。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学生是越学越没有没有趣味了,据说它的好处是应对目前的这种考试模式下的考试还是有效的;还有一种就是在古诗文教学当中出现的思想独立,改革脚步比较快的一种,我们可称之为比较前卫的先锋派,它认为,文章承载着文化,文章就是框子,框子里是传统文化,所以一篇篇文章实际上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个据点,我们要通过这个据点,进入里面去,去品味,去触摸,去接纳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据这样的认识,上海出版社组织了一个高中新课程的教材,其中文言文部分,就有这种追求,但也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

就目前来看,我觉得有必要走中庸之道,所以我们今天就要在中间地带穿行:怎样把它们有机的、有效的缝合起来。这就是我们从文言文的性质和从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来考虑我们为什么提出小课题研究的原因。这就是小课题研究的第二块:问题解释——你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啊,为什么这样去做啊?说明我这个小课题研究是有价值的,是有来路的,是必要的。

第三块是课例呈现。我们中学老师搞课题研究,跟高校院所专家搞课题研究,甚至和学校为了上等级搞课题研究是不一样的,高校院所专家搞课题研究,他醉心于理论的建树。但是,我们中学老师去搞小课题研究,没有这样大量的资料,也不可能有这样纵深的研究。同时也不可能像学校为了评等级那样去做课题,那样的课题研究——大(作用)、长(时间),政策性强(行政领导亲自抓)。我们今天说的小课题不是这样的,首先,它是课堂当中发生的,问题和困惑产生于课堂教学;第二,它是能够提高我们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说白了,是为了我课能上的好一点,课堂效率高一点;第三,它是短平快的,我可以用一节课就来尝试这个问题,也可以象今天那样用四节课来探索这个问题;第四,它是个体化的,或者说是我的课堂里碰到的问题,但是人家也会感到有研究的必要的,它是既有个体性,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第五,这种课题研究,它主要是通过课例探讨(叙事研究)这个途径、载体来进行的,不同于文献研究、高校实验室里的实证研究,所以它要牢牢抓住课例研究、课堂研究,舍此别无它法。

组织课例可以有多种方式,简单的说,它可以是一课多构(同课异构),也可以多课整合。以今天为例,《秋水》《哀江南》同一篇课文,各上两堂课,这就是同课异构,通过相同课文,不同的教法、教例,我们来分析哪一个教例对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一些,它好在什么地方,这地方的好有没有什么值得启发、借鉴的地方?另外一堂课稍微差一点,差在哪里,如果我们怎样进行修改,它就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同课异构这条路。也可以是一课多构,一课多构是在一个人上课的基础之上,多次修改。前后对照,那些地方进步了,为什么要这样改?比较一下,进步就在其中了,所谓多课型的组合又是什么呢?课型的组合就是我不截取一个完整课。比如说,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有什么途径呢,就可以截取某堂课中的某个环节,自己觉得很有效,那么这个环节说明了什么途径,什么方法,另一堂课的另外一个环节,自己觉得很好,那么这个环节蕴含那一种策略,然后把这些复习课的中的亮点抽出来,组合起来,作为一个课题展示,这就是多课例组合。(实际上,语文学习发过相关的文章的)这就是课例呈现的三种思路。今天是属于第一种思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堂课,把这个思路如实的记录下来,也就是说做一个实录。

今天太凑巧,知恩中学同时有省市地理复习研讨会,所以录像只拍了两堂,本来我们四堂课都可以拍下来,可以把这两堂课仔细的看,把自己的课翻成文本,描述下来,这就是第三块,叫做课例呈现。

第四块:归因分析。究竟能不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或者解决的怎么样?为什么能够解决,为什么解决不好?原因何在?这就是第四块——归因分析。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刚才的两篇课文四堂课,如果从文字、文章、文化这三个层面上去看他的教学内容的话,大家都很清楚,《哀江南》在文字方面,李华斌做得比较好,那些经常要用到的字、经常要考到的字,老师在课堂里,应该要讲。在文章方面,戏曲方面的知识,张全民这堂课就用检查预习,随机抽测的方式来解决这一块。比如说,踪迹——一路上怎么走的踪迹,这个踪迹实际上关于这个唱词的内容和结构,再比如说,借景抒情,前段借景抒情,后段直抒胸臆。再比如说,哪一个词用的好,说说你的审美体验,这个是语言品味方面,像这些都是属于文章、文学范畴可以教的内容。那么文化范畴呢,我昨天在看李泽厚的《演讲录》,里面有一句话说是“历史往往在悲剧中前进”,恰好可以来说明《哀江南》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哀江南》实际上是一个点,一个例,它的背后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的母题。张全民用了很多类型化的材料,说明《哀江南》是表现朝代的兴替之感和文人的怀古之情的点。从《诗经》中“黍离”一直到《扬州慢》,我们都可以找到这个文学传统。所以从文化的角度讲,《哀江南》可以讲的是凄凉之景、沧桑之变、古国之思、丧国之痛。

再比如说《秋水》。《秋水》如果按照这样三个维度去观照的话,文字方面大家都做的很好,从文章层面可以讲到中国的隐喻传统:小故事说大道理——寓言的特点,还有庄子寓言的浪漫主义色彩,汪洋恣肆的想象,所以李怀宁说他是讲故事的高手,是一个异想天开者,这实际上跟文学、文章有关。从文化方面,两堂课都有追求。我觉得庄子的文化博大精深,他的哲学里有几个关键词:如“齐物”,“无为”,“相对”等。所谓“齐物”就是物我合一,我就是鱼,鱼就是我,“濠梁之辨”最集中的反映了他这一思想;所谓“无为”就是说我不要名,不要为,无名、无为、无累,无患,所以能够终养天年,获得一种自由,《钓于濮水》最集中的反映了他这一思想;所谓“相对”在《秋水》中体现最明显。从“百川灌河”这一段文字,以及外围的材料来看,庄子在寓言里面说的相对主义思想究竟怎样出来的呢?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思考:首先,同样是水,它作为川的时候,这个形态是怎么样的,到了河这个阶段,它又是怎样的,到了北海,这个时候又是变得怎样的,它是不是蕴含了这么一种意思,我们可以从中引申出这么一个道理:这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它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变化兴替是永恒的,事物总是要变的。再比如说,联系王海斌使用的外围材料,北海的泄水孔不管春夏秋冬都在排泄海水,但它始终不盈不溢,从大的方面讲,川变河,河变海,海变宇宙,永远没有休止,从小的方面讲,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事物总是无穷无尽的,从而引申出所有的大小都是相对的,这种抽绎并不是架空分解,完全可以从相关的一字一句中自然的引申出来。这就是文化方面的东西了。那么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把这三块内容梳理一下,然后把这三块内容分出轻重,如果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前两者,后边的文化稍微带一下;如果这篇文章主要讲后者,前面两者稍微带一下也是可以的。先分出轻重,然后根据主次轻重把它放到一个框里,使它变得有机、自然。这就是教学设计的内容了。

那么上午四堂课,这几个问题,我觉得大家都解决了,解决的比较好的是张全民。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这堂课中得出某种策略性的,或者方法性的东西。也就是说,这堂课呈现给我们的是某种方法和思路,有一些启发。

第一个启发是,必须有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教学环节。这是一个前提,一个保证。也就是文字、文学、文化三者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具体操作中,特别是互相联系很难,要把它们内在的关系结合起来,最好是每一个环节里都有它。也就是说在文字里可以看到文化,在文章里看到文字等。如张全民的课里,第一个教学步骤“积累·整合”,就注重了文字的落实,又有诸如“渔夫、樵夫”形象的文化意义的渗透。在“感受·鉴赏”这一环节中,侧重文学的层面,如让学生谈谈“你最喜欢曲子中的哪些词句?谈谈你的审美感受。”进而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整篇课文亡国之痛的一个字或词等,其中“残”字的分析,引领学生联想到“残照、残荷(留得残荷听雨声)、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残阳(残阳如血)…”这样的审美感受其实就是一种文学的唤醒,寄托着物事人非的感慨。在“思考·领悟”这一环节就注重文化这一层面。

第二个启发是富有文化意蕴的教学语言。如以看戏的体验引入,最后把《哀江南》看作是历史场景。老师通过比较有文化含量的语言,把学生融入课堂。语言就是生命,语言就是一切,一个语老师要秀口慧心,当然,这样的课堂语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靠的是多读书,读大量的书。古诗文教学的底子在哪里?还是在于读书。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那些见情见性、用心感受生活类的作家,如余光韩少功等,还是一心一意做学问类的作家,如钱钟书等,他们都是建立在阅读大量的书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的语老师要多读书!

第三个启发是深入文本的感悟方法。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在深入文本时有没有一种套路呢?我想是有的。那就是:言情。

第四个启发运用是类型化的外围资料。如本课,伤时怀古则是中国文学的母题,有大量的有关这一母题的外围资料。如张全民老师在课堂最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一连串都表达伤时怀古情感的古诗词材料,这样通过大量相同性质的外围材料的展示,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的情感意蕴。

第五个启发是逐层推进的教学思路。如本课就可以是:从凄凉之景沧桑之变故国之思离合之情亡国之痛兴替之感。

以上这五点我以为是适用所有古诗文教学的。

其他的三堂课,其中陈亚敏在课堂上用深情并茂的朗读我就觉得非常好,古诗文教学千万不要忘记了朗读。而王海斌老师的课其中文本的解读和外围材料的结合做得较好,而且这次上课神清气爽,语言清晰,没有废话,教学流程关联而又清晰,从“仰望庄子文本解读寓意探究收获启迪”,按一定的顺序展开,逐层加深。这几点都是做得比较好的,可能还需解决二点:一是各教学环节还可再有机而顺畅一些,二是课堂语言还可再随机和自然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