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切口 进行考前高效复习

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切口 进行考前高效复习

    05-17 02:45:33    浏览次数: 229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切口 进行考前高效复习,
    我那时已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闾巷烟火的不易。弟方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吐出,对望,眼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的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我的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的指向天空。弟头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的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则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他走后说出来的。

叶圣陶老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阅读文本,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本的脉络思路。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又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路的把握能力。

2010年浙江卷《静流》第12题就是: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文章开头历来是作者苦心经营之处,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头戏之一。文章开头在文本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意义,作用大致为:开门见山,点明题目;统领全文,交代写作原因;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感情基调。这类题目在2010年的试卷中还出现在四川卷《自然》第14题: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2010年全国卷Ⅱ《大河家》第14题: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学生若能熟悉关于开头的常见作用,在理清文本脉络的前提下,是能够轻而易举地回答的,答题时注意根据具体文本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即可。
    2010年浙江卷 《静流》第15题: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5分)
    本题考查对精彩语句的品味鉴赏及其在行文中的作用,可按照题目要求分别从“写法”、“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考虑的是修辞手法,前两句“荒原一般”、“如静海流深”是明喻,后两句的“尘埃”、“波澜”是借喻。其次从结构形式来看,四句话各成一段落,承上启下。最后结合表达方式思考,与其他部分以叙事为主不同,这四句更多的是描写作者的看法和感受。由此,可得出答案:①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②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③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求学生对这些结构作用、表达技巧及其效果的熟练掌握,绝不止于帮助他们从容完成对文学类文本的相关阅读赏析,而且还要使他们的在学习与模仿中提升写作技巧。当然,其间学生从掌握到在写作中的自然运用,是需要教师明确加以引导的。

(三)延伸经典作品

在阅读完《静流》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另一篇也关于两代人间情感的名家作品,龙应台的《目送》(又名《不必追》)。

龙应台(1952~),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份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目送》、《亲爱的安德烈》、《请用文明来说服我》、《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切口 进行考前高效复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