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 “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 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其中“瞰”“纤”“甸”“殷”分别掌握读音。
“瞰”kàn,常见词语如“俯瞰”,区别错误读音hàn。“甸”diàn,区别错误读音diān。“纤”是多音字:①qiàn,(含义,拉船前进的绳子),常见词语如“纤夫”;②xiān,(含义,细小),常见词语如“纤维”。“殷”是多音字:①yīn,“殷实”(含义,富裕,富足),“殷勤”(含义,深厚,恳切);②yān,(含义,黑红色),常见词语如“殷红”;③yǐn,“熊咆龙吟殷岩泉”(含义,震动)“殷其雷,在南山之阳”(含义,雷声)。
“嗔”既掌握读音chēn,也要注意与形近字形的区分:嗔怒,嗔怪/瞋(chēn)目叱之。
“喘”“贴”“驱”分别链接相关形近字。
由“喘”(chuǎn)联想到“湍”“惴”“遄”“踹”“揣”。“湍”tuān,急流的水,常见词语如“湍急”。“惴”zhuì,含义是忧愁、恐惧,常见词语如“惴惴不安”。 “遄”chuán, 含义是迅速,常见词语如“遄飞”。“踹”chuài,常见词语如“踹开”。“揣”:①chuāi,(含义,放在衣服里),常见词语如“揣着手,揣在怀里”;②chuǎi,(含义,估量,忖度),常见词语如“不揣冒昧,揣测,揣摩,揣度(duó)”,其中成语“不揣冒昧”为自谦之词,谓不自量、鲁莽无知,用于没有慎重考虑;③chuài,(含义,挣扎),常见词语如“挣揣”。关于“喘”字,还可补充成语“吴牛喘月”,意为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由“贴”联想到“帖”“粘”“拈”“砧”。“帖”“粘”均是多音字。“帖”:① tiē,“妥帖”(含义,妥适),“帖服,俯首帖耳”(含义,顺从,驯服);②tiě,“字帖儿”(含义,便条),“请帖”(含义,邀请客人的纸片),“庚帖”(含义,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一帖中药”(含义,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③tiè,(含义,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常见词语如“碑帖,字帖”。2009年重庆卷第1题A选项考查了“字帖”的读音。“拈”niān,常见词语如“拈轻怕重”,该词语就出现在2010年浙江卷第1题C选项中,2009年全国卷I第1题D选项对词语“拈花惹草”进行了读音考查。“砧”zhēn,常见词语“砧板”,2010年天津卷第1题A选项对该词进行了读音考查。
由“驱”联想到“呕”“讴”“怄”。常见词语分别有“呕ǒu吐”“讴ōu歌”“怄òu气”。学生认为在这三个词中,容易把“呕”“讴”“怄”弄混淆,如出现“呕气”“呕歌”这类错误的书写。若学生能够结合读音、含义、字形加以区分,是很容易给以清晰辨别的。
2008年浙江卷《乌米》
□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
□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
□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其中要掌握读音的字词是:“颀”qí,“氛”fēn,“潺潺”chán而不是chǎn,“淙淙”cóng而不是zōng,“蔓”和“量”都是多音字。“蔓”:①wàn,(含义,细长不能直立的枝茎),常见词语如“藤蔓、瓜蔓”;②mán,(菜名)“蔓菁”;③màn,(含义,滋长,攀引,缠绕),常见词语如“蔓延、蔓引”。“量”:①liáng,“打量、估量、思量”(含义,估计,揣测),“量具”(含义,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等的器具);②liàng,“度量衡”(含义,古代指斗、升一类测定物体体积的器具),“量体裁衣”“量才录用”(含义,审度),“气量”(含义,能容纳、禁受的限度),“数量”(含义,数的多少)。
要掌握字形的字词是:“湎”“惆”“翱”“嬉”。注意其书写的正确及与形近字的区别。“惆怅”一词往往会被学生错写为“愁怅”,或错误书写“愁怅”“遨翔”(应为“翱翔”)被设置于字形题的选项中而被学生忽视。区分“沉湎”与“缅怀”,“湎”意为沉迷,“缅”意为遥远;区分“嘻皮涎脸”与“嬉戏”,“嘻”意为喜笑的样子或声音,“嬉”意为游戏、玩耍,两字在含义上完全不同。2009年湖南卷第2题D选项对“嬉戏”进行了书写考查。
学生在从这些文学类文本内整理出常考字词的过程中,会深刻意识到字音、字形、成语彼此间的交叉关联性,对这类知识点的识记与积累也绝不能是孤立存在的。此后,笔者又将学生整理出的这些常考字词设置成高考的选择题型,并混以干扰选项再次对学生进行检测,发现正确率大幅上升。由此可见,让学生自己动手,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在精神畅游的旅途中进行语言文字的基础积累,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与热情,使语言文字的基础积累不再乏味而枯燥,而且使学生对此类知识点的印象也更为深刻,其成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切口,给力夹缝中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