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一、新课导入
从前有个郑国人,到一棵树下乘凉。太阳在空中转动,树影在地上移动,他不停地移动凉席,随着树影动。到了黄昏,他又把凉席铺在树下。一会儿,月亮出来了,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在地上移动,他又不停地移动凉席,随着树影动。可是,他又担心露水沾湿衣服。渐渐地,月亮当顶,树影缩得愈来愈小了,他就径直躲树底下,浑身上下也被露水沾得愈来愈湿了。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说是郑县有个姓卜的人,他的一条裤子破了,要他的妻子再做一条。妻子问:“裤子做成什么样子的?”姓卜的答:“像我原来的那条一样。”他的妻子做好了新裤子之后,就照原来的那条破裤子,凡是有破损的地方,都照样剪破,使它和原来的裤子一样。
一位老农把一匹高高大大的白马栓在一个细细短短的木桩子上。旁边的人对老农说:“它会跑掉的!”老农哈哈一笑,十分肯定地说道:“才不会呢!这匹马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是栓在这个木桩上的。一开始,它撒野地想从木桩上挣脱。可是,那时它的劲儿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转,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没心思跟木桩子较量了。有一回,我来喂它,故意把饲料放在它够不着的地方,可它只是叫了两声,脑袋就蔫耷了。你瞧,它多乖!”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里,开始跳蚤一下就能从杯里跳出来。然后,心理学家在杯口盖上透明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碰了几次盖后,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这时,心理学家再将盖拿走,却发现那只跳蚤已经永远不能跳出杯子,因为它的目标高度已经不及杯子的高度了。
某学校。某班。有一天班主任老师请假,数学老师临时给该班上班会课。数学老师跨上讲台二话没说就要学生做数学题。第一道题:“有一艘船,你第一个登船,8岁的同学第二个登船,9岁同学第三个登船,10岁的同学第四个登船,以此类推,请问第一个登船的同学几岁?”全班同学明显地夹杂着得意、轻蔑的语调高喊:“7岁。”数学老师伸出一根手指使劲地摇着,然后指遍全班每一名同学:“你忘了是你第一个登船,你几岁,第一个登船的就几岁。”
第二道题:“一辆客车上坐了10名乘客,在第一站下了3名乘客,上了2名乘客;接下来的一站下了1名上了2名;下一站又上了2名;再下一站下了4名上了2名;再下一站上了3名;下一站又下了5名上了2名,现在请问……”
数学老师的话还没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抢答:“车上还有8名乘客。” 数学老师微笑着摇了摇头:“我问的是,这辆车一共停靠了几站?”全班同学都傻了。
一位路人在寻找真理,他急切地敲开一扇神秘的大门,门里的人说:“你找错了,我是谬误。”路人只好继续寻找,踏遍千山万水,仍然找不到真理,心想还是回去问问谬误吧,它与真理是一对冤家,或许它知道真理在哪儿。路人一次次敲响谬误的大门,就是打听不到真理的消息。就在路人近乎绝望之际,在不断的敲们声中,却吵醒了谬误的邻居,随着“吱呀”一声轻响,路人回头一看,天哪,这不是真理吗?
上述几个故事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思维定势是多么可怕,打破思维定势又是多么重要。白马被栓长了,能挣脱也不挣脱了。跳蚤受到了挫折,能跳出来也不跳出来了。老师的问题还没问出来,学生就自以为是地答出来了。……是什么束缚了他们的思维?是思维定势束缚了他们。那位路人是怎么找到真理的?是不断地敲谬误的门的结果。他要是不回来找谬误的话,恐怕永远也找不到真理。 “文化大革命”禁锢人们的思想多年,即便毛泽东逝世了,许多人还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华国锋不就提出了“两个凡是”吗?“两个凡是”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因此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的思维定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正是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才开始形成。具体情况如何,让我们来学习本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知识结构
“换脑筋”之所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为什么要换:各种问题严重,“两个凡是”猖獗,
国家徘徊前进
换脑筋之原因
为什么能换: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召开转折性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
换脑筋之概况 平反冤假错案(右派分子、刘少奇等)
彻底否定“文革”(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
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完成拨乱反正
换脑筋之影响 改革开放开端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三、重点难点分析(略)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6•全国卷•20)
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B)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B、“两个凡是”问题
C、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2、(1998•全国卷•22)
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A)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3、(20xx•全国文综卷•22)
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A)
A、“两个凡是”论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4、(20xx•上海卷•27)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D)
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
5、(2000•广东卷•22)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B)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束缚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2000•春季卷•25)
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C)
A、“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7、(2000•春季卷•3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
——195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
材料二 自以为还有反对劳动人民的资本的社会力量,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党派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比起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还多一种资本:他们的大部分直接参加着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的种种部门需要他们。
——1957年9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经过12年的锻炼,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知识分子。我们应该信任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如果还把他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回答: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有何重大意义?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共正确认识到知识分子基本上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经过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知识分子被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1962年周恩来重新提出,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1978年邓小平更加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共制定知识分子政策的依据,对于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