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第三册 第三单元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第三册 第三单元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06-21 10:58:18    浏览次数: 317次    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下载,高二语文第三册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第三册 第三单元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公园南路成教中心教科室 朱伟

【设计意图】

 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作品载负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供各种情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体验。学生的体验是他们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对学习对象的感知。执教者得善于创设各种情境,拨动学生心灵之弦,调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让学生在新旧碰撞中形成的对问题的新认识。

 由此,我觉得散文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探寻作者附着于景物之中的特殊情感体验,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感悟,去发现、领悟散文的魅力——情感的、艺术的,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格境界。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唤醒”情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教学中要牢牢把握一个理念——以人为本,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期达到“学生——教材——教师”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郁达夫对“故都秋景”的独特审美体验。

 2.使学生把握本文“雅俗相融”的语言风格,体会散文中“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3.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品味《故教的秋》的雅趣与俗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1.由学生自身经历入手,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2.指导学生具体品读课文,体会郁达夫作品里的雅与俗,真与美。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问题一:同学们,请大家用一句话真实地表达自己对今天天气的感受。

 问题二:如果请大家任选一种事物来表达这种感受,你会选什么?准备如何讲述?

(给学生一二分钟时间,让学生做个思维的热身运动,唤起学生体验,让学生能动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出语文课堂的张力来)

 二、谈谈议议,接触文本

 讨论:下面词语在你的印象中,是富于诗意的吗?

 【课件展示】

 悲凉 一碗浓茶 破屋 秋草 牵牛花 落蕊 扫帚的丝纹 秋蝉衰弱的残声

>>《第三册 第三单元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deyou8.com网]www.deyou8.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都市闲人 黄酒/白干 稀饭/馍馍 鲈鱼/大蟹 黄犬/骆驼

 学生议论:我眼中的这些词语

 教师归结:1.多数词语较“俗”;

                    2.多数词语在传递情感方面倾向于“悲”;

           3.若要欣赏这些词语的诗意,得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

 【教学准备】

 受学生审美取向及生活体验限制,估计大多数学生对上述词语的诗意无法传述,甚至于还可能出现“这些东西哪会美呀?”之类的看法。这正是《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学习的难点所在:文章中的趣味,和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存大较大的距离。为些,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审美中的“俗趣”,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掘出上述词语中的趣味,为下一环节作者在文中显示的“寓雅于俗”的大方之家奠下基础。

 三、读读品品,走近文本

  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教师:从第一段来看,作者欣赏的秋天是“清,静,悲凉”,如果要从这三个词中选择最不好与“美”相联系的词,大家认为是哪个?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2.品读精彩句子,谈谈感受

 步骤:教师示例,侧重于教师自身的阅读经历;

 学生摘句欣赏,交流体验。

 【课件展示】

 1.“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以名花和美酒喻秋旨在说明“秋”不是一种高贵的事物,“秋”不过是大自然普普通通的一种季节更替。“名花”总是具有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和姿态,其开放时总是处于一种很柔和很内敛的状态;美酒呢,首先是不能太“烈”,当然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喝,而应以品为主,“品”到半醉便是恰到好处。作者认为秋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正是说“秋”是普通的花、普通的酒。秋是开放在原野的野花,开放时是那样的泼辣和肆无忌惮——花的色香味赤裸裸地展示无遗;秋是北方的白干老酒,烈辣十足,像“二锅头”,要端起大碗,一饮而尽,大醉之后,还喊着痛快痛快——喝这样的酒才过瘾。因此,要想饱尝这野花白干酒似的秋,必须处于一种“全开全醉”的状态,这样才能领略真正的秋。而北国的秋,那才是秋味十足的秋。

 2.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第三册 第三单元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deyou8.com网]www.deyou8.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这四组对比性的比喻句,从四个角度精当地写出了南国与北国之秋的差异。第一组从“酒”的角度写味道的足与不足;第二组从“饭”的角度写质的实在与不实在,馍当然是吃一口是一口;第三组从“菜”的角度写味道的浓与不浓。前三组正好是一桌菜,构思可谓独特。第四组是从格调着眼,骆驼比之黄犬,可谓“大气大派”,“骆驼”之喻形象地渲染出北国之秋豪放而不矜持。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