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历史教学历史教学设计高二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11-14 22:53:46    浏览次数: 472次    栏目:历史教学设计

标签:历史教学设计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二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定;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二、要求学生认识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短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
  2.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二、本课难点: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教学设备
  投影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斯大林;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关的图等。
  教学要点
  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列宁逝世
  2.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年12月)
  3.苏联的农业集体化(1927年12月)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问题
  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1936年苏联宪法
  2.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3.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
  4.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从此垄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成为世界现代史的主题。请同学们结合第一节学过的有关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①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学生答:实行新经济政策)②苏联何时成立的?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归纳)1922年底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开始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出于经济、文化建设和国防、外交斗争的需要,在客观上要求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起来结成正式的同盟。这样苏联应运而生了。苏联的成立,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但是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面临着十分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试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讲授新课
  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列宁逝世
  苏联的缔造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他因病于1924年1月21日逝世。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幻灯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斯大林)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的时候,就成了一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列宁的支持者。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的。
  2.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年12月开始)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两大方面,步骤是“先工业化,后集体化”。请同学们看书,回答这样两个问题:①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于何时?②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方针是什么?(答略)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标志着苏联有计划、大规模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开始。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方针是: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请同学们思考: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在工业化建设中,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原因是:①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帝国主义发动反苏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为了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为了避免落后挨打,斯大林认为必须完成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改造,必须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②俄国经济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①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②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产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①社会制度不同。②苏联的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③起步的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而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十分短缺。
  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实施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采取了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有具体明确的任务。最初的重点是改造经济结构,完成社会变革的任务,更多的是制订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以及实现这些指标的各项措施。(幻灯展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请同学们读图,结合教材回答问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概括)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建成了6000多家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布局有了很大变化。先后建立起马格尼托戈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茨克钢铁厂等三个主要钢铁厂;建立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和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第聂伯水电站等大型项目;扩建了高尔基和莫斯科两个汽车制造厂;等等。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基础很差、困难重重的条件下,苏联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有过的。所以,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也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沿用。
  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又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苏联为什么要实现农业集体化?它取得了哪些成就?
  3.苏联的农业集体化(1927年12月)
  (答略)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因此1929年在苏联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组织享有土地使用权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到1933年,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农业集体化运动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也有所提高。苏联的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了一定保障,人民生活普遍改善。集体农业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中存在不少问题。(用幻灯展示一则材料)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结合这则材料,请同学们思考:在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要点: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整个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还带来了哪些严重问题?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问题
  (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第一,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到30年代末40年代初,苏联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第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在相当长时间内忽视对农业的投资和农业的发展,致使整个国民经济无法达到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