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地理教学地理教学设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11-14 22:53:40    浏览次数: 944次    栏目:地理教学设计

标签:地理教学设计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一、内容分析:
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3)》中"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节内容就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不仅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关注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资源调配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区域的影响。按照新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教师可自行调整进度。
本节教材通过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抓住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两个核心问题,揭示出资源跨区域调配深刻的内在原因及复杂的历史背景,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分析我国其他的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作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年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中已学习了我国资源分布状况、我国区域经济状况等知识,对我国资源的调配已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西气东输工程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懂得如何从互联网中获取部分有用信息,但对此工程的认识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如何将网络信息与课堂学习进行有机的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另外,学生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快,但对于纯理论的知识兴趣不浓;有一定的节约地球资源的意识,但并没有经常自律于自身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也没有担负起对他人、社会进行宣传的职责。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路:本堂课教学手段采用自主式、互动式、探究式的网络多媒体教学,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对"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把"西气东输"工程这一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处于一个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根据问题搜集信息、讨论分析资料,寻求问题结论,最后交流展示。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设计意图: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在于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新课标认为中学地理教学必须以地理学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得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西气东输"这一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状况,以及对区域经济建设带来的影响;通过西气东输实例,能够运用有关文字、图表和多媒体等资料,综合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通过对西气东输的输出地和输入地发展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协调发展的关系,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通过对西气东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分析西气东输对我国东西部地区所造成的有利及不良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确立依据:必修三教材的特点之一是用典型案例来说明某个问题,本节以西气东输作为典型案例来讲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有关知识,分析西气东输的原因以及探讨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这一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难点: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确立依据: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也有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以及对沿途地区的影响,既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对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确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结合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迁出、迁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落实
课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课堂有效性。
材料导入
[学情预设:先让学生看"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及流向图"
然后再展示"中国油气等资源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城市分布图"通过对初中区域地理相关知识的再现,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仔细地观察、比较,按从世界到中国由远及近的顺序,从整体直观感知资源区域流动的方向和初步感知资源调配的必要性]

[合作探究]我国资源、人口的这种分布现状,对经济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面对如此格局,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教师归纳]从资源的分布和消费来看,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存在着必然性。 学生读图分析,并能够从中提炼出资源流动的规律性(向较发达的消费区)和必然性 由学生最熟悉的区域地理作为切入口,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的欲望,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的教学规律。
案例剖析
一、"西气东输"的概况
[学情预设:让学生读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由于学生对分析专题地图较陌生,所以在学生读图之前先让学生,明确分析专题地图的基本要素,并会联系该区域的相关要素,在读图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读图时间与讨论空间。期间可让学生上网查询西气东输的相关材料。
参考网址:http://www.china5e.com/focus/talimu/]
[合作探究]1.读图5.1,分析西气东输起止点。
2.西气东输工程经过了哪些经济区?沿线生态环境如何?
[教师归纳]西气东输工程的含义
"西气"主要是指我国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生产的天然气;"东输"主要是指将上述地区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包括输往西宁、兰州、北京、天津和湖南、湖北地区。
从狭义上讲,是指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合作探究]西气东输线路沿途的地形、地质、地貌条件如何?这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什么影响?结合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原理,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走向?
[教师归纳]①考虑沿线地区经济和环境 ②新疆轮南不是唯
一的气源地,消费市场也不局限在上海。(可进一步明确广义的西气东输的线路走向) 读图并结合材料从中提取西气东输的基本常识,能结合必修2原理进行案例分析 让学生熟悉有关西气东输的具体知识,同时明确作为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共性及其特殊性,为下一步奠定基础。
二、"西气东输"的原因
[学情预设:播放西气东输工程的资料片。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案例,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西气东输情景之中,从而充分感知它,为后面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


高中地理教学资料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随笔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

高中地理学习参考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复习  高中地理考点难点分析

[1] [2] [3]  下一页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