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地理教学设计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设计
★课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课型:新课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第八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内容,这部分知识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比较抽象,学生学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采取平铺直叙的方法讲授,一是很难引起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也很难进行想象并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将教材涉及的知识点以直观的、利于学生理解的图片、资料等形式展现出来,然后设置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由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回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全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进一步揭示地理事物的成因。既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多样性,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2)了解地理环境要素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异(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乐趣,并初步明确地球上的生命对自然界的依赖以及相互影响的关系,为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打下基础。教育学生学会用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陆地自然带地域差异的分异规律、分异基础和原因。
★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讨论式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计结果)
教学媒介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图中描绘了哪些地理事物?(大气、生物、水、地貌、土壤)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忆江南》水墨画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我国气温变化将引发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哪些变化?
地理环境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
引发大气、水、地貌、土壤、生物等变化(举具体实例)。
资料:中国气温变化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比较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差异。
讲述自然带的概念。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
中国地形图、盆地景观图、地理要素结构图。
培养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以亚欧非大陆为例,判断各自然带与之相适应的气候类型,及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分组讨论。通过读图掌握自然带及与之适应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分布规律。
世界气候和自然带分布图
提高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回答问题
各组代表回答本组讨论结果
“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分异基础。(由赤道到两极—热量—太阳辐射;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海陆分布)
掌握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异基础及分异原因。
“理想大陆”图和各自然带景观图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学会用运动发展的观念分析问题。提高其课堂参与性,培养合作精神。
思考珠穆朗玛峰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特点。
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介绍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在地带性分异的规律上,也会出现非地带性分布。
知道在地带性分异的基础上会出现非地带性分布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