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比照,一薄一厚,相辅相成。一个图文并茂,一个典雅庄重。韩石山说,《悲情徐志摩》原来叫《图说 徐志摩》,比《徐志摩传》的写作还要早半年。当时正准备写传,南方一家出版社要求韩石山为他们写本配图的徐志摩简传。“权当是写《徐志摩传》的演习”,很快,简传就完成了。后来,有了变故,一放就是五六年。
严格地说,《徐志摩传》是韩石山的第二部人物传记。和《李健吾传》相比,韩石山写作《徐志摩传》可谓是费尽心机。光搜集资料编年谱,就用了3年时间。复印资料、邮购书籍花出去的钱也在3万元左右。
诚然,徐志摩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新月社”是他组织起来的,新月书店、《新月》杂志也是他领头办起来的,还编过《晨报副刊》,编过《诗刊》。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人物还有许多,譬如: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梁实秋、闻一多、叶公超,等等。韩石山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徐志摩呢?是心仪已久,还是心性使然?冥冥之中早已有了安排。“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著名品牌。当时,他们准备为冯雪峰、何其芳、徐志摩出传,就找到了韩石山。韩石山不假思索,就选择了徐志摩。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徐志摩的书和关于徐志摩的书他早就买下:上海书店的《徐志摩全集》、徐志摩的《爱眉小札》、陈从周的《徐志摩年谱》、刘心皇的《徐志摩和陆小曼》、张放与陈红合编的《朋友心中的徐志摩》,还有全套的《新月》影印本。
人言可畏。
多少年来,形形色色的偏见左右着人们的想象和思维,乃至徐志摩成了一个纨绔子弟的代名词。
一个只活了36岁的天才,在短暂的生命中,演绎了那么多的悲情、悲壮的故事。死得轰轰烈烈,爱得轰轰烈烈,文坛上打拼得也轰轰烈烈。有人说,几个女人成全了徐志摩,徐志摩也成全了几个女人。美艳固然美艳,浪漫固然浪漫。而韩石山说的是,被社会忽略的一面:故事背后的悲情及其痛苦,传主和他的朋友们的思想品质及其社会理念。
徐志摩曾留学欧美,他既是一个天分极高的诗人、散文家,也是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在许多文章中,在许多公开的场合里,韩石山总是强调徐志摩的学术背景,我以为十分必要,也充分理解韩石山的良苦用心。在这里,我不妨转述一下:在北京大学和北洋大学学的是法学。在美国克拉克大学上的是历史系本科,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选的是经济学。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师从的是著名政治学家拉斯基,在剑桥大学王家学院研究院主修的是政治经济学。
说起《徐志摩传》,韩石山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考证功夫和写法上的尝试。他用的是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形式——纪传体。除徐志摩的故事“本传”外,他还写了“家庭”、“交游”两部分。“交游”所列人物多达41人,大部分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所以,我和我的朋友们是把《徐志摩传》当作中国新文化运动史来读的。也许,对于韩石山来说,这也是值得自豪的。
在《悲情徐志摩》、《徐志摩传》中,对当年那一茬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韩石山充满温情。“我们这代人对上一代人,尤其是那些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的感情是理解不了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人物的感情,我自己只有佩服的份儿。”“他们的才能和抱负,他们的胸怀和气度,都是值得后代世人敬仰的,也是值得后代世人效法的。”
历史的细节耐人寻味。徐志摩遇难后,梁思成从失事现场带回一块飞机残片,林徽因一直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直至去世。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弟弟张嘉铸的遗嘱里有一条:就是告别仪式上不要放哀乐,朗诵几首徐志摩的诗就可以了。徐志摩和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有婚恋关系,爱他的女人还有好几个,可以说,不管他对她们怎么样,她们中间没有一个恨他的。他的前妻张幼仪说过这样的话:“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是最爱他的。”
韩石山说:一个能叫他辜负了的女人说出这样话的人,总在性格上品质上有过人之处。
徐志摩的故事让人神往。但《悲情徐志摩》封面背后勒口上的话不免沉重。它们是从徐志摩的社会批评文章《就使打破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中选出的,为的是说明诗人徐志摩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