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1926 年,上杭境内就有党的活动,有党员 9 名,并在城关学坪里成立中共上杭支部。 1928 年春,成立中共上杭县委,随后领导全县农民武装暴动,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直至全国解放。上杭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著名革命根据地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谭震林等都在上杭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著名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即“古田会议”在我县古田镇召开,才溪镇是当年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享有“九军十八师”、“将军之乡”的美誉。毛泽东同志在我县写下了《才溪乡调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采桑子·重阳》等著名篇章。当年,全县有 1.27 万人参加革命队伍,现有革命烈士 5904 位、革命基点村 137 个, 1955 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上杭籍将军有 27 人,是全省将军最多的县份。上杭老区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杰出贡献,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
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按照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实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上,不断创新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注重把党建工作与农村扶贫攻坚、小康建设结合起来,与企业转机建制、搞活经营、提高效益结合起来,与机关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提高效率结合起来,党的建设的活力不断增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弘扬“闪光点”。 县委注重发挥老区独特的政治优势,大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新时期创业精神教育,发扬当年苏区干部“日穿草鞋闹革命、夜提灯笼访贫农”的好作风,深入开展“百千万”系列活动 ( 即百名领导干部挂钩革命基点村、千名干部进农家和千名干部抓项目、万名干部兴产业和万名干部抓创建 ) 、驻村入户活动、 “听政声、看实绩”活动,全县 174 名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挂钩 137 个革命基点村, 436 名乡镇领导干部、 1342 名乡镇机关干部挂钩“五老人员”、贫困户、计生户、村组干部和个体工商户 6979 户,县直机关每个股级以上干部至少挂钩联系 1 户以上特困职工或下岗职工或城镇低收入户,努力做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促民富”,并与县乡干部记写《基层工作手记》结合起来,“本上记民情、心中装百姓”,形成“摸实情、讲实话、报实数、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工作作风,既继承传统、创新方法,又凝聚人心、密切关系。
--夯实“基本点”。 县委注重抓基层、打基础,按照转化后进、促进中间、巩固先进的思路,扎实开展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县、“六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三级联创”活动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党组织数由 1949 年 4 个党支部发展到 2000 年 802 个党支部、 19 个党总支、 39 个基层党委、 1 个县直机关党工委、 6 个党组,全县“六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数分别占 77.2% 和 75.7% ,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 31 个,党员数由 1949 年的 52 名发展到 2000 年的 19949 名。 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全省首家县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党员文化程度由 1949 年初中以下占 81.3% 提高到 2000 年高中 ( 中专 ) 以上占 45.3% , 5300 多名 50 岁以下农村党员掌握了至少一门实用致富技术。结合实际,创新方法,重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特别是通过建立流动党校、“网上党校”,外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明显增强。
--激活“动力点”。 县委始终坚持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作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来抓,把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树立时代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干部管理,实行乡镇干部考勤制度,纠正乡镇“机关化”和领导干部“走读”现象。改进干部考察工作,建立考察预告制、考察工作责任追究制和考察报告制,扩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交流轮岗力度,在全市率先实行大中专毕业生进事业单位“凡进必考”制度和党政群机关股级职位竞争上岗工作,干部队伍活力明显增强。
--防范“危险点”。 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县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关于从严治党若干问题的决定》。深入开展老区革命传统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建立县警示教育基地,制定并执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和会计委派等制度,落实和规范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事务公开、校务公开工作,构筑源头防腐“堤坝”。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有力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找准“结合点”。 县委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方针,继承和发扬“闹革命走在前头、搞生产力争上游”的老区光荣传统,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全县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1997 年,我县与全省同步消除了绝对贫困,基本实现了小康。 2000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5 亿元 ( 现价,下同 ) ,按可比价计算,比 1978 年增长 11.3 倍,年均递增 12.8% ;实现财政收入 1.3369 亿元,比 1978 年增长 27.3 倍,年均递增 16.4% ;农民人均纯收入 2728 元,比 1978 年增长 15.2 倍,年均递增 13.5% 。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1997 年成功举办第四届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创建“文化先进县”通过省政府验收;基本完成“十大科技工程”,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36.2% ,教育“两基”继续巩固提高。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境内国道 319 线、 205 线和省道围禾线达到国家二级路标准,县乡公路全部铺上水泥或沥青路面,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全县电力装机总容量 9.5 万千瓦, 建成变电站 19 座,成为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达标县;邮电通信实现乡乡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行政村通话率达到 91% ;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 旧城改造、新区开发、村镇建设成效明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具有一定档次的江滨园林城市初具规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全县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80 年来的革命和建设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我们坚信,在上杭县委的领导下,上杭人民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团结奋斗,一定会开创一个经济繁荣、百业兴旺、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的新上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