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庄子外、杂篇的划分

庄子外、杂篇的划分

    11-14 22:56:20    浏览次数: 771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庄子外、杂篇的划分,

 

  一般论者容易疏忽地认为《庄子》内篇与外篇、杂篇的划分惠同时出现。事实上《庄子》的篇目划分经历两个阶段;先有将全书作内、外篇的划分,这是汉代刘向所为;然后有由外篇中分出杂篇的划分,这是在魏晋时期由司马彪开始、郭象完成。

  从陆德明在《经典释文·序录》里对魏晋时《庄子》注本的情况的记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由于汉代传下的五十二篇《庄子》,“言多诡诞,或似《山海经》或类占梦书,故注者以意去取,其内篇众象并同。自余或有外而无杂。”即是说,魏晋的《庄子》诸注家,对有标题的、文体风格和内容旨趣都比较一致的内七篇,未作变动,对芜杂的外篇则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一是大肆删削。最有代表性的崔譔二十七篇注本(向秀近同),据陆德明注说,该本由“内七,外篇二十”组成。

  可见古本《庄子》外篇的一半以上被他删去。二是重新划分。这种处理方法,硕果仅存的是司马彪五十二篇注本,该注本据陆德明所见是“内篇七,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可见他是首先将解说《庄子》的三篇淮南学者的作品剔出,然后又将外篇中特别破碎、荒诞的篇章划出,立名为“杂篇”。这一论断,由于马司彪的完整注本今已散佚,也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的、具体的确证了。但是第一,从《经典释文》收录的《庄子》注文中可以看出,崔譔、向秀的二十七篇选注本,除去内篇七篇,下剩外源二十篇中,有八篇属于后来郭象本的杂篇。可见在崔、向时,《庄子》还是外、杂篇不分的;从外篇中分出杂篇是崔、向以后的事。第二,从司马彪综纂《续汉书》和订正《古史考》所表现的既善于绍述,又善于创新,即被《晋书》评为“专精学习,故得博览群书。终其缀集之务”(《晋书·司马彪传》)的那种学术能力来看,在玄学思潮风靡的背景下,他是可能运用这种“缀集”能力于条理、注解《庄子》的。

  郭象注解《庄子》是在向秀《注》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他修订和划分《庄子》的篇章、篇目,则显然是在司马彪的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郭象于司马彪的二十八篇外篇中删削去十三篇,约占一半,而于十四篇杂篇则删去三篇,削减的比例反而较小。推测郭象的删削、修订原则大致有二:一是约十分之三的“巧杂”篇目、文字全删,如“《危言》、《游凫》、《子胥》之篇”。这是“略而不存”;二是篇目虽删,其中个别章节的文字仍然保留,并入他篇,如“《阏奕》、《意倏》之首”,即这些篇的首章连同篇目一起删去,其后面的某些章节仍为保留,并联入他篇内容相近的章节之后,《至乐》篇的“马捶”章,《天下》篇的“惠施”章都可能具有这种性质。这是“截取其长”。郭象对《庄子》外、杂篇较大规模的删削、修订,使《庄子》更为精纯,理论思维水平更为提高,在当时这是一种学术性的创造;但《庄子》中的许多思想资料从此而遗佚,外、余篇的界限也因此而模糊、消失,在今天看来,这又是一种学术性的破坏了。



庄子外、杂篇的划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