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天涯孤儿——川端康成

天涯孤儿——川端康成

    11-14 22:56:20    浏览次数: 547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天涯孤儿——川端康成,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羽鹤》等小说的作者,一九六八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两岁丧父,三岁又丧母,由祖父带大。到十五岁时祖父也去世,从此成了天涯一孤儿。

  他在日后一些自传性的作品中回忆青少年这段身为孤儿的体验,提到不知如何面对父母的相片,找不到阅读这些至亲者相片的途迳、观点;甚至可以说(身为人子)竟找不到面对这些相片的“态度”,只是满心的困窘与愧疚…:

  对于双亲的葬礼,他什么也不记得,完全想不起他们在世时发生了什么事。别人对他说:“别忘了你的父母,要好好思念他们。”可是他没有任何方法去回想。看著他父亲的一张相片,相中人对他而言好似既不是个“图像”也不是个活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一种中性的东西,不亲近也不陌生,只是令他困窘;和相片在一起,和相中人对看,他只觉得惭愧。当别人提起他的父母,他根本不知选用何种情感去聆听,只希望他们赶快转变话题。每一次有人告诉他父母祭日哪一天,如果在世该有的年岁,他听过便马上忘记,好像那是电车车号,老记不祝…也不知何时,他弄丢了三、四十张父亲的相片。他心想,顶好是别再记挂著父母的死,最好别再去想他那“孤儿的坏脾气”。这大概就是他二十四、五岁左右时的感受。

  亲人的相片,尤其是死去亲人的照片并不总是能填充纪念照的功能。照片上的人纵然有血亲关系,照片又是证明其曾经存在的铁证,早孤的川端康成却因与双亲时空相错,缺乏共同生活之回忆,几乎形同陌路人。与相中父亲的眼光寻不到相交点,犹如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一边看似全然的冷漠,一边则是无止息的焦虑探询。没有回应。川端康成好像在看外人的家庭相片,而看外人的家庭相片经常是很“无聊”而又必须客套回应的强迫礼节。何况特定之社会伦理规范又使得川端康成因自己无法对相片的“像”(还不完全可以想像成“人”)产生孝思,而充满了罪恶感。原可豁免?伊迪帕斯情节的孤儿却在整个童年与青少年时期长久地与相片处于紧张状态!相片以及家族亲人所代表的社会规范依然构成了强烈的父权法规代言者,与执著的关系型像。相片的像image成了Imago。因此,他在步入成年之际那“无意间”不知何时弄丢相片的事故,便格外具有挣脱这个幼时阴影的象征意义。

  不过,孤儿并不一定对亡亲相片如此尴尬。在意大利作家默罕蒂(ElsaMorante)所写的小说《阿荼的岛》(L'isoladiArturo)中,一出世便丧母的阿荼,仅拥有一张母亲怀他时的照片,看起来消瘦憔脆而忧郁,长相平凡,好像“还未发育完成”(她死时还不满十八岁)。这张相片却是阿荼整个童年时代幻想崇拜的对象。“人岂不是会爱上某些相片?”罗兰巴特如此问道。相中人并不一定依赖真实生活的交流而存在,其魅力更来自欲望予人的无边想像。

  阿荼式的依恋在文学中其实很常见,因为人们喜欢写激情。川端康成与相片无情无缘,反而才是文学上少见少写的例子(“文学上”如此,生活中未必然)。奇怪的是,他虽然看父母的相片无动于衷,无法赋予相中人期待的生命,而勾不起假想中的相互主体沟通,可是他看身周边的活人,却把活人视之为相片或肖像,睁眼直盯著不放。这是因为在他生活经验中有一位“观看”来讲只能处于被动客体位置的人,一个只能被看的人:扶养他长大的祖父视力不良,差不多是个瞎子(有人说是因白内障)…:

  有好几年的时光,我每天看着瞎子祖父的脸,这样过日子,好像我看的是一张相片或一幅肖像。因为他看不见我,所以我能够直盯著他看,要看多久就看多久。我是那种被惯坏的“爷爷的宝贝孩子”,在家里任性得很。有时祖父气得发抖,我一边看著他一边暗自留下忏悔的眼泪。他看不到我在流泪,就一直停在气头上。我晓得祖父看不到我,我便不因流下了泪水(男子有泪轻弹)而感到可耻。这就好像我是对著人家的背在低头哭泣。别的时刻,我虽只是个幼小的孩子,但久久凝视著祖父的脸,却也深心感到悲伤。我那盯著别人的脸直看个不停的怪癖,无疑是起自我长年与一个瞎子同住的那段生活经验。

  下次如果见到川端康成的肖像照,请读者别忘了仔细端详他那锐利、专注、近乎忘我的眼神:不也有点像杜勒(Durer)版画中象征人物“忧郁”(MelencoliaI)的眼神?

摘自FM365



天涯孤儿——川端康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