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天宇中见深渊 无声处听惊雷——论《呐喊》《彷徨》的死亡意识及艺术处理,
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鲁迅作品中的“死”已不是狭义的“死”,而是广义的。他希望“吃人”的社会制度死去,代之以新的社会,从这种意义上来看,他的所谓的“死”便超越了人生最基本的事实。对鲁迅来说,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因为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血戮的时代,要获得人类的发展,在这途路中就必定有死亡。他认为,“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纪念刘和珍君》)。因此,在鲁迅那里,死的必然和悲剧的必然性是有区别的。在他看来,“死”是人类共同的归宿,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而悲剧则不是人人都必须经历的,他所认为的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但同时他也说过,“死”是世界上最出众的拳师,死亡是现实社会最动人的悲剧。所以他总是冷峻地面对与思考人生的最后归宿,以达到个体生命的某种升华和超越。虽对个体的消亡有时感到悲哀,但也不是过分的悲观,而是认为它曾经存在,要人们在这个存在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的潜在生命力,让它形成一股涓涓不息的生命之流。
参考书目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机制导言》
毛泽东《论鲁迅》 王汉文《鲁迅谈自己的作品》
茅盾《鲁迅法》 刘正强《鲁迅思想及创作散记》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冯光章《鲁迅小说研究》
张定 《鲁迅先生》 蔡健《鲁迅道路试探》
杨义《鲁迅小说综论》 林志浩《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
赵晓茜《鲁迅与韶兴文化的关系》
焰冰《鲁迅写作心理探掘和发展》
李允经《鲁迅的人道主义观》
李荐寿《鲁迅思想的发展》
王寅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
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记
丁尔冈《鲁讯小说讲话》 《鲁迅与现代文艺思潮》
《鲁迅与中外文化》 《李希风文艺论著选编》
《鲁迅与现代文化的震动》
《鲁迅研究(七·四)》《鲁迅研究资料(21.22》
《鲁迅研究月刊》93 《文艺研究》87.1
《上海文纪》91.6 《江淮论丛》90.4
《鲁迅研究》(从复印资料92.1-4)
作者邮箱: lixuejunsbippl@163.com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