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
——江总书记七一讲话解读之五
面对21世纪风云变幻的复杂形势,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向全党提出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去观察当今世界和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的新要求。高举这一旗帜,讲话中不仅充满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还产生了进一步阐明共产主义理想的远大与中国共产党现阶段奋斗目标的关系和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等等重大理论成果。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自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来,各种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修正的理论层出不穷。现在又有人以当代科技革命为理由,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已不适应信息社会,那么,马克思主义到底有没有过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没有推翻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还有没有生命力?
我们的回答是,马克思主义仍具有生命力,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认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的发现。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真理性的科学认识,所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来自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的突出特征正是其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的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停止于揭示和描述现存世界及其规律,而在于通过“实践批判”把哲学的观念转化为实践的力量、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对现实问题的回答之中,而每一次回答都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创新和发展。所以,马克思主义不是自我封闭的体系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开放体系。
再次,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理论品格,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一问世,就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结合在一起,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先后建立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而马克思主义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自己。在俄国,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俄国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列宁主义。在中国,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人民富了起来。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取得的。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全面推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是一篇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光辉文献,讲话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前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说,这篇讲话不愧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 (宋少鹏)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共产党现阶段奋斗目标的关系是怎样的
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纲领:而在每一历史阶段上,我们党又都有具体的奋斗目标即最低纲领。虽然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演变,但我党从未怀疑过这一人类的最高理想会最终实现;同时,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具体纲领的制定及其实现,都是为共产主义大厦增砖添瓦,都保证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始终朝着共产主义的理想迈进。所以,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既是相互联系又是高度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讲话中阐明的新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想理论的一大突破。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那天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为了实现这一远大宏伟目标,我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而正确地提出了不同的革命纲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提出了推翻三座大山、发展民族经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在建国头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尽快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党又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文明、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期的奋斗目标。这些纲领的制定与实现,都将促进和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实现。
虽然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离我们毕竟还十分遥远,还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虽然“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建国50多年的历史证明,对未来社会作不切实际的设想或超越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搞“穷过渡”,会对我们的建设事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最典型的例子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在这年8月27日通过的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中,党中央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多么遥远的事情了。于是,全国大炼钢铁,要赶英超美;全国大办人民公社,建立公社所有制,把各个农业社和社员的财产统统“归”公社,引起了我国城乡的混乱和经济紧张。这个教训是我们必须牢牢汲取的。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到本世纪中期,我党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社会主义强国。全党和全国人民应该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因为,每一项实际工作的完成,就会大大推进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就是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作出了一份贡献。 (辛逸)
为什么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在党的建设理论上有很多的创新,他要求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其精神实质就是要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广泛的代表性。的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如何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党的建设中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做了很为精辟的回答。
首先,他强调指出,工人阶级本身的构成及其先进性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人阶级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中。尤其是掌握现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大大地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集中地体现了这种发展的先进性。既然工人阶级的构成和先进性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特点,那么,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的构成和先进性也不可避免地具有这一特点。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流血牺牲上,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其先进性则主要体现在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上。
其次,明确阐释了检验一个工人阶级政党是否先进和如何吸收党员入党的主要标准问题,并将两者很好地统一了起来。江泽民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此相一致,看一个人是否具备入党条件,也主要是看他“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而不是看他的出身和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