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三

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三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469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三,

三、语文课本与语文课程资源的再开发

学生的语言发展,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主动发展。语文学习应该是个性化的、愉快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以前,就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相当的语言能力,如果学生自身的兴趣和潜能得到激发,知识与能力就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听说读写除了是一种交际方式外,还是学习者自我发现、自我享受,逐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认识论思想的个人需要和个人行为,因此,要鼓励独立思考。课程计划要留有足够的空余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和写作。然而,课程计划的高度集中,教学方式的普遍单一,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阻碍了教师主体创造精神的发扬。课程改革应在教学方式上作出规定,把学生从灌输的“问题山”、折磨人的“练习题山”中解放出来(李吉林老师语)。

现在的语文课本多是由一篇篇的范文组成的。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怎样对待这些“范例”是极值得研究的课题。范例之后是什么?是让学生“尽信书”,尽背书?还是通过“范例”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让学生尽信、尽背编者对课文的解释与发挥,还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是让学生从书本到书本把富有生命力的文章变成空洞的文学套话和脱离实际运用的语法修辞考核,还是从社会生活的实践,从青少年的身心特征和言语交际的需要出发,让他们的学习充满生命力。现在,有的教材中,编者的提示、练习、思考、介绍等之类的文字与选的范文相比,字数几乎相当了。这些体现了编者对范文的“解读”,体现了编者的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和教学方式的提倡,很有必要对其评价分析。要分析哪些是睿智的,哪些是实在的,哪些是独有风格的,哪些是显然错误或落后于时代的,哪些是平庸的。这有益于制定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有益于制订新教材编写指南。

一套好语文课本是中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但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仅靠一套语文课本——哪怕是好课本——也不能满足现代语文学习的需要。语文教学应该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其他学科紧密联系,这既是信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内容需进入课程,现代人的读写范围在扩大,必然涉及以前未遇到或较少遇到概念和非文字材料(如图表、数字),涉及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其他学科也有听说读写要求。语文学习领域更为广阔,它不是一套语文课本所能包容的。而且,传统的“语文学科”概念正在被突破,语文的学习应是统整的、综合的、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刘国正先生在调查宜昌市语文教学改革时说:“只要课内不要课外,或者重视课内忽视课外,语文教学都是不完整的,都是肢脚的,不可能走得快,走得远。特别是失掉课外这一头,就失掉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契机。”“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5]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各学科互相渗透的学习、综合活动性的学习、专题研究性的学习等,都是为了紧密联系实际,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这些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将大力提倡,并要给以制度保证。因此,建立可供选择的、有弹性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活泼发展,有利于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发挥地方、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主动作用。

现在,通过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已有多套,另外还有多种未审定的实验教材。一纲多本的局面开始形成,这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但由于大纲的某些要求限制性太强(如占满了学时、规定了基本篇目),地方进行课程改革受到了制约。而地方行政基本上控制了本地的教材使用权,学校进行语文课程改革的余地就极为有限了。通过综合性的主题活动、课内外相结合学好语文,我们也有不少先进经验,但对大多数学校来说,还只是一种提倡,并无制度要求。要发挥地方、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在课程总体设计中,在课程政策的制定中,给以有力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将课程结构规定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大块,意在明确地方、学校改革课程的义务和权力。国家课程从全国出发,保证课程标准的基础性和统一性。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们既能加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也有利于课程及时反映最新科技进步、社会变革、文化发展。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设立,实际上也是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和课程权力的重新配置。一些国家和地区早有开发这类课程的传统和制度。我国台湾省在1998年公布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纲要》中规定各校要成立“课程发展委员会”,负责开发和审查全校各年级的课程计划,“以确保教育质量”。我们也有许多开展教育实验的中小学,有自己的课程改革举措,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具备了开发学校课程的条件。但对大多数学校来说,于此仍然陌生,感到缺乏主动开发的能力和条件。如果在新的课程框架中有了学校课程这一块,将会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很好条件,同时也给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国家真正放权,地方真正放权,防止在课程开发上的互相割据,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少年儿童,让校长、教师的改革天地更为广阔。在课程开发上,完全集中与地方割据都不利于学校课程的充分开发。这就要求校长、语文教师掌握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发掘本地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充分发展,运用好手中的课程开发权力。围绕这一改革将有许多前期研究和培训工作,现行语文教学研究、辅导、评价的运行机制也将作出相应的改变。

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如果我们在改革的基本观念上充分讨论,能够在认识上提升一步,就为具体的改革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在前期尤为必要。

注:

[1]鲁迅:《关于新文字》,《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60页。

[2]S.拉塞克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3]张岱年:《传统伦理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载1998年1月17日《光明日报》。

[4]陈照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复文出版社1983年自序,第40页。

[5]刘国正:《展开双翼才能腾飞》,载《人民教育》1998年第7、8合期。



上一页  [1] [2] [3] 

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