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三

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三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469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三,

他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陈腐观念主要有两点:一是等级意识。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不平等《二是儒家学说的迂阔倾向,即割裂了道德理想与物资利益的关系。”他还指出:“中国古代自两汉至明清,二千多年来,受儒家影响,实行礼治,礼治重视等级秩序》重视感情关系。制则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国古代法家主张‘法不阿贵’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法家所谓法治是专制主义的法,维护君权,是不可取的”。[3]这些论述值得我们重视。

对中小学生主要是进行正面教育,这一点必测坚持,但是,我们往往狭隘地理解“正面教育”,从选文到学生习作都重在表现“大好形势”。路子太窄,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挤掉了重要的思想教育内容,削弱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还失去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有些五六十年代的文章,陈旧的政治思想观念十分明显,老师很不好教。改革开放,已经20年了,我们不能仍停留在那个时代的认识水平上。那些作品不是不能读,而是要站在新的高度,对其作历史分析。有的小学语文课本里,介绍外国人(主爱是少年儿童)生活的课文,都是写他们在受苦受难,而且大多是上世纪的事,以此贯彻小学语文大纲的要求:“了解资本主义国家里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状况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但实际给以的是一种扭曲了时空关系的比较。时至今日,语文课企图这样去加强思想教育,必然苍白无力。当今世界,战争、灾害、环境恶劣。经济落后、物资匮乏、压迫剥削、专制霸权等给儿童带来的痛苦比比皆是,我们必须跟上时代,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图表与种种矛盾冲突”。

再如写作说话必须实事求是,必须为自己所说所写承担责任,这是一个最为基本的素质要求,是我党一贯提倡的优良文风,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就有过“驷不及舌”“言必信”之类的古训。国外有的母语课程标准,从低年级就提出“有为自己所说、所写负责的责任感”,强调“调查研究,用事实支持观点”。我们往往错误地理解“正面教育”和“思想健康,教材选材要反映大好形势,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应该有一个前提:实事求是。有些作品是在讲套话。作文一味地要反映大好形势,小学生、中学生都学会了编造“感人肺腑”的假故事(这也与写作路子太窄,限制太多有关,如只着重写一两件事,表现一两个人),再如“新闻写作”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了解新闻写作的套路,更重要的是了解新闻写作的应有态度:客观、真实、及时,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应该有对假新闻的谴责,对敢于揭示问题(如焦点访谈)新闻的赞扬。不顾事实,刻意去编大好形势、感人故事,这是很不好的学风、文风,当代中国语文教学课程且标中仍有一个“文风”问题值得重视。

(三)正确对待中外文学遗产和当代文学作品。

从大纲的基本篇目和一些语文教材的选篇来看,或多或少令人感到有一个阶级斗争的“滤色镜”在决定我们对中外文学的取舍。如《诗经》,只选《君子于役》《伐檀》《硕鼠》这类篇目,连50年代的初中课本部选中了的《关雎》《木瓜》似乎都够不上标准。其实,“诗三百”类古典文学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人气质的熏陶作用是深刻而丰富的,削弱了这种丰富性、深刻性,对人的和谐发展是不利的。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还包括少数民族的文学传统,都应该给以重视。国外的文学作品现代的少,对一些经典作品的解读,也需要重新认识。怎样对待现代文学作品,是要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相关学科的配合。是不是“解放以前的作品少选或不要”,我看不能这样做。我们不能割裂历史,这就像不能无视曲折错误一样,同样不能无视伟大成就和艰难的探索。当代文学的新探索也要适当地让学生有所了解。尽管在选文上要求重视建国以来的作品,但对改革开放20年来有影响的活跃的文学作品却很少反映,是不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难有“定论”,未成为经典,就难进入课本?我想也不能这样看。一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从各种传媒中,经常在阅读五花入门的东西。二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培养学生分析、解释、判断,评论“未成定论”作品的能力。在许多国家的母语教学中都让中小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文学作品,知道这些作品是怎样反映和影响他们所处的时代。许多时候,并不要求有统一的答案,因为对文本的学习,容许编者和读者的再创性解读。这是值得借鉴的。

语文教学中的政治思想教育十分重要,以什么样观点进行教育?应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党的政治路线为根本依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停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不能刻意去争论“姓资还是姓社”(这类问题在语文教学大纲、教材阐释中仍有残留,以至在语文教学中某些观点落后于党史、文学史、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前进步伐)。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未来,要跟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要有语文学科特质,从内容到方法都要受到学生欢迎,才有效果。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学科应在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指导下,利用自身优势,把这几个方面要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热爱人类文化,热爱中华文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应在促进学生建立公民责任感,提高道德修养,陶冶高尚情操,形成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人文性与科学性

当前被提到实出地位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一概念比较复杂,使用者有不同的视角,给以了不同的解释,在此有必要做些分析。如果提出人文性,是为了将语文当作“人文学科”来论述它的性质,那么语文和“历史、政治”等学科一样,只是对应于“科学学科”,提人文性并不能确切地表明语文学科在人文学科里所独具的特有性质。从近年来语文教学界提倡人文性的一些论述肴,多是强调语文学习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等诸多“非工具性能力”豹培养目标。还有“灵感、顿悟、直觉”等“非逻辑认识能力”的培养。其中,关于人格完善、情感培养中有着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内容,这与“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又有相通之处。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有益于发挥语文审美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情操陶冶、人格完善和悟性发展。提倡人文性,也是针对语文教学中的某些“科学主义”倾向造成的“繁琐、割裂”而来的、如生硬地编排知识能力的“科学训练体系”,刻板地追求语言思维发层的“逻辑体系”等,固此具有纠偏作用。

提倡人文性这一思潮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人对世界的优先地位,把人性、人的价值、人的异化、人的解放作为理论研究对象,其教育主张重在个性伪发展、情感的和谐、环境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表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崛起,是现代教育主智主义过分嚣张之反动。”[4]当前,在语文教学界,更多是对“一切为了应付考试”这种功利目标的批判。这种冲击是有意义的。但要清醒地看到,教育的选拔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在长时期内考试竞争将仍然激烈,许多用意良苦的目标举措在考试面前难免畸变。在主存发展与和谐发展的两难选择中,旧的习惯势力往往让孩子选择前者而暂时牺牲后者,或者先求前者再求后者。为此,语文界也将不断地讨论这一闷题,克服语文教学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

人文性、工具性、思想性三者(或加之其他特性)既有区别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将其割裂甚至对立起来也是不妥的。有这样一种论述,认为中国语文教学有三次浪潮,第一次是思想性浪潮,第二次是工具性浪潮,而人文性则是当今的第三次浪潮,现在应高扬人文性的大旗改革语文教学。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因为思想性、工具性、人文性这三者井非是后者否定前者的递进发展关系,不是后者比前者更先进,而是是否得当问题,是如何把握好关系的协调发展问题。它们之间完全不同于托夫勒所说的“三个浪潮”。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又容易从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

另外,应该看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一些倡导回到“田园诗般境界”的主张,一些过于“空灵”的设想,脱离了现实,没有正视“语文是非下苦功夫才能学好”这一经验之谈。我们还应看到,“人文性”相应于“科学性”,只是认识的一个方面。科学不仅是原理,概念、知识,还有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我们还应该提倡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研究、求实、创造等现代社会必须的基本素质。

语文教学同样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进展,学习科学的表达方式,从而树立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现有的多本语文教学大纲里都谈“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是继续学习和将来从事工作的基础”。“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就包括科学领域内容,学生将从事伪工作离不开科学技术。现行教材有不少科普作品,其宗指是让学生丰富这方面的知识,增强这方面的能力。从“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出发,我们的语文课程目标还显得薄弱。教材中的有些科普内容陈旧,语言也欠生动。发达国家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十分重视这方面的阅读和写作。如美国宾州的阅读与写作学术标准除要求阅读文学作品外,还要求解释“非文学材料”,包括图表、照片,要求使用卡片目录、电子媒介、百科全书、年鉴、图表集、政府资料等去完成阅读写作的研究任务。要求“分清事实与观点”,分清“获得的信息是第一手资料,还是第二手资料”。从小学开始就要求研究性写作后要附“参考书目”。美国中部六州的语文标准中,要求初中生写商务信函,写调查报告,要求高中生“使用各种原始文献收集资料”,“思考原始文献作者的目的,可信度以及眼力”。“综合多种研究学科的资料,获得超出一门单个学科固有结果的讨论。”他们用作“阅读评价范例”的文章,内容多是人文知识与科技知识的综合。“写作评价范例”的作文题,也有不少要求学生有广泛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积累。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最新科技、商业信息。现在人们常说“ZI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谈“全球一体化”。面向高科技的竞争,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能削弱科学性;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必须提倡理性与非理性的互补,现代人文精神与现代科学精神的双向拓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