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六十年代景山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识字教学

六十年代景山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识字教学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147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六十年代景山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识字教学,

从字形上说,最基础的知识就是:七种基本笔划(一、丨、丶、丿、 、刂、 )演变出最常用的23种笔划;八条写字的笔顺规则(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从内到外,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四五百个基本字,三四十个常用的偏旁部首;七种基本的间架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全包围,半包围;品字形),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字形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从字和词的关系上看,汉语的词是意义单位,词是由字组成的。有的字,一字一义,字义就是它的词义,这种词叫单音词。有的字单独存在不能表意,只是词素,必须和别的字合在一起才能成为词,这种词称为双音词或多音词。现代汉语的特点是音简意繁,字简语繁,反映到文字上,形成了汉字活跃、善变、构词能力强的特性。所以,一个汉字可以和其它汉字构成许多复音词。懂得了字和词的这种关系,掌握了汉语的构词特点,就可以运用这个规律帮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积累词汇,特别要注意,不要放过那些由熟字组成的新词,要像滚雪球一样,逐步增多。

从以上可以看出,有了规律,繁杂的变得简单了,运用了规律,难学的变得容易了,被动的一笔一划的死记变成了主动的部件的组合,枯燥无味的东西,变成了活的、有兴趣的东西。掌握了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教法上,我们首先打好汉字教学的四个基础,就是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基本字和偏旁部首。在这个基础上,再按照形声字归类、基本字带字、各种形式的对比等方式来组织教材。这样教,学生掌握字形并不困难。从每一个具体的汉字来说,音形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识字时,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算认识了这个汉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形声字的归类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形声字是声旁标音,形旁示义,音形义紧密联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独立的认识单位,很好识记。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很少产生丢笔添画的错字现象。   60年代,我们找到了集中识字这把打开人类知识宝库、启迪儿童智慧的金钥匙,70年代,我们在运用汉字规律识字,在编写教材、改革教法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为80年代集中识字在全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90年代《汉语集中识字》微机光盘的制作创造了决定性的条件。

  

本文摘自:《四十而不惑——景山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

  

资料二: 

我是怎样进行集中识字教学的 

马淑珍*

  

*马淑珍——1960年3月调入景山学校,参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和教材编写工作。1978年9月获特级教师称号。 

  

三十年来,我一直坚持集中识字的教学,根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儿童的认识特点,采用分批集中识字的方法,使低年级儿童在两年内认识二千五百个汉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是怎样进行集中识字教学的呢?

一、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集中识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教给学生掌握识字的基本功,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1.汉语拼音是儿童识汉字的第一套基本功。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汉字的有效工具,它是儿童识汉字的“拐棍”,学生有了这根“拐棍”就可以读准字音,加快识字速度,还为以后学习查字典打下了基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初入学的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不能持久,观察不细致,有意记忆能力差。根据儿童这些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形象直观,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交代规律,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生掌握字母的形体和拼读方法、拼写规则。使学生通过图画、故事、儿歌、顺口溜、绕口令、动作、表演等把抽象的字母形象地教给学生。如:教b、P、m、f四个声母时,图画表现出来。这部分字,字形简单,每幅图画都可以表现出字的音形义,好学好记。如:学生看到“山”字的图画“Q”,很快就可以读出它的音“山”,掌握它的形,理解它的义。想到它的义,或听到它的音,便能正确地写出它的形来,这部分字除本身能够单独存在以外,它们还是构成许多汉字的基本字,如“山”“石”两字可以组成“岩”字,“小”“土”两字可以组成“尘”字,“日”“月”两字可以组成“明”字。这些字还可以演变成偏旁部首。教好这部分基本字,为今后学生大量认识合体字在字形上作了准备,为简化识字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看图识基本字的教学中,我从结构最简单的字开始教,在教基本字的同时,还扎扎实实给学生打好笔画(二十三种笔画)、笔顺(七条笔顺规则)、偏旁部首(一部分)的基本功,使学生在看图识字时,逐步掌握笔画、笔顺及偏旁部首。如:在教“人”字时,告诉学生这个字是两笔,一笔是撤,一笔是捺,同时告诉学生笔顺,先撇后捺;教“水”字时,学生通过象形字的出现,认识了“水”字,同时也学会了“竖钩”、“横折撇”、“撇”、“捺”四种笔画,还学会了“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在教认九十个基本字的同时就归纳出二十三种笔画,七条笔顺规则,学生牢固地掌握住笔画及笔顺,以后写起字来就不会多笔少画,同时减少或消灭了倒插笔的现象,也为今后认识合体字打下了基础。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字后,告诉学生有一些基本字单独存在时是一个字,但是在组成合体字时又变成偏旁部首,如:“禾”字既是禾苗的“禾”字,又可做为禾木旁的“禾”;再如“水”字作为偏旁就成为三点水旁的“3”。由于偏旁部首在汉字中的特点是在形声字中具有标义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偏旁部首时既注重分析形体,也注重向学生讲清偏旁部首的含义,做到形、义结合,为学生下一步学形声字归类准备充分的条件。基本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这些都是构成汉字的“部件”,是学生认识汉字的第二套基本功。学生掌握了认识汉字的基本功,初步具有识字的能力,就可能通过阅读获取大量的知识,为智力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根据汉字构字规律,用形声字归类及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教学生识字,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在学生掌握了两套识汉字的基本功以后,我们便开始按照汉字构字规律,教学生识形声字。形声字是形、声两个部分组合成的,它的特点是声旁示音,形旁示意,例如:“包”字可以变化出“苞、雹、饱、抱、刨”等合体字,读音都从“包”的四声,意思则与偏旁部首有明显的联系。花苞属于植物类,所以“苞”字是草字头。冰雹是小雨点遇到了冷空气凝结而成,所以“雹”字是雨字头。吃食物才能饱,所以“饱”字是食字旁。用手抱东西,所以“抱”字是提手旁。创子上有个刀,所以“刨”字是立刀旁。我们运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教学生识一批形声字,使学生较容易地把字的音、形、义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了形声字的规律,有了识字的主动权,他们就可以独立分析字形,主动地学,这便大大地加快了识字的速度。但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到了现代有些字已无鲜明的形声规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能用形声字归类的就尽可能用,不能用的,就采用另一种归类方法,我们称它为“基本字带字”。即由一个基本字加上偏旁部首或加其它的基本字构成,它们在构造上同形声字一样,形、义有密切的联系,也比较好记,只是读音不像形声字那样合乎规则。如:由基本字“工”变化出“江”“扛”“缸”等字,但仍可借用偏旁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掌握字形。按照上述两种办法归类,可以把大部分常用汉字归到这两类字中去,但在教学中仍剩下一些为数不多的,字形不规则的字。这类字,字数少,好对付,只要在教学中突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就可以和掌握形声字一样牢固地掌握它的音、形、义。我们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字采用了形近字对比(看、着、喝、渴),偏旁部首归类(进、送、追),会意字归类(小—上—尘,小—大—尖),反义词对比(来—去,高—低)等方法。这样教学的结果,学生逐步掌握了汉字构字规律,他们就不用再一笔一画地去死记那些形体不同、笔画各异的字了,只要记住了构成这个字的偏旁与基本字就行了,这就大大地简化了学生识记汉字的过程。

学生按构字规律识字,学得快,记得牢,学得主动,提高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二、根据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儿童识字能力,发展儿童的智力。

(一)采用浅显易懂、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进行集中识字教学,培养儿童识字能力,发展儿童的智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六十年代景山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识字教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