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3】(2012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问题: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解题指津〗本题要求学生从用典角度来把握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内涵。题干暗示该诗尾联是化用了陶渊明的某句诗,根据“花应冷笑东篱菊”这一语境,不难联想到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这两句抒发了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怡然自得的志趣;由此可见诗人杨万里《野菊》诗里化用这两句是为了表达自己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
〖参考答案〗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四、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诗歌创作总是有着其特定的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还离不开联系背景。“知人论世”是鉴赏诗词思想情感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前提。联系背景,就是要关注该诗歌文本创作的社会的、时代的背景,联系诗人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来更深入而真实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常以注解的形式提供作者的生平与作品创作的背景等方面的信息,这些是考生分析、把握诗歌情感的重要抓手。但要注意的是,背景只是解读诗歌文本的一种参照信息,不可胶柱鼓瑟、生搬硬套。
【示例4】(2010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罢免。
问题: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解题指津〗本题要求分析文本隐含的情感内涵,为降低难度,题干中已经用“伤感”一词明示了感情的倾向,并且给出了有关作者生平背景信息的简介。考生在答题时,应根据上述提示,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扼要分析“伤感”的具体内涵及成因。分析文本时,要认真琢磨下阕,找出与伤感相关的词句,“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写出了“风与日”对百花的摧残,从而隐含伤感之情;然后,结合词后的注解,可以明确本词写景是为了言情,写物是为了喻人,从而可推知社会的“风与日”摧残香
〖参考答案〗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
五、抓住细节,把握情感。
诗歌作品中的细节往往是情感的聚焦点。把握诗词的情感,也离不开对文本细节的关注。细节是诗歌文本中对景、物的形、色、声、味等方面的细微特点以及人物的外貌、言行等方面的具体入微的展现。通过分析诗歌文本的细节描写,可以更具体真切地感受其所传达的情感。
【示例5】(2011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问题: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解题指津〗本题要求从动作刻画的角度来分析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考生在分析文本时,就得先找出其中动作描写的词句,体会这些动作细节所表现的作者的神情意态及其所传达的情感。诗中的动作细节主要有“我”夜不能寐、披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户落泪等,这些动作细节显示出时空转移的变化。通过赏析这些动作细节描写,不难看出作者当时的情绪状态是彻夜不眠、乡思难平。其中,“客行”两句,“出户”两句,更能让人体会到作者的孤独情绪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参考答案〗“我”披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户落泪;这些写出了“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孤独、忧愁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