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如何从课本中挖掘写作素材

如何从课本中挖掘写作素材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235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如何从课本中挖掘写作素材,

如何从课本中挖掘写作素材

              尹文    张孝记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几乎占了半壁江山。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但令人忧虑的是,在日常教学中,尽管广大教师知道作文教学非常重要,心里很着急,但除了逼学生多写以外缺少高招。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和对人文素养的积淀这一根本问题,而把教学重心放在阅读教学上,以追求更好的考试成绩。

而学生因为课业太紧,没有充足的时间阅读,除了对课本的学习以外,还少有时间读书,因此在作文时,文思枯涩,无话可写。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一提作文就烦,没有丝毫的写作欲望。好不容易拼拼凑凑才写成一篇文章,却写得不够具体,也不真实。

那么,有没有一条搞好作文写作的捷径呢。我认为,我们不妨返璞归真,从课本中积累写作素材。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具备丰富的写作材料,作文才能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回归课本,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信手拈来运用于作文当中,不失为一种简便而迅捷的手段。

1、         开发利用课本,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均是文质兼美的典范。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些名人或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或正道直行,保持高洁人格;或胸怀大志,执著追求理想;或历尽坎坷,饱尝人世辛酸……与作者有关的各种事例,都是写作的好材料。不仅如此,课文中还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如逆来顺受、隐忍不发、最终走上反抗道路的林冲;因循守旧、胆怯懦弱、甘当走狗的别里科夫;忠君爱国、手持汉节在冰天雪地中牧羊十载的苏武……这些人物的种种事迹,也是写作的好材。

挖掘教材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美”“爱”“宽容”“正义”“坚强”“苦难”等主题对教材人物归类概括。如“爱”又可分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热爱家乡的游子之情,关注人类苦难的博爱精神,亲人间的浓浓亲情,对真挚美好爱情的追求等,他们在课文中都可找到对应篇章。如: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柯灵的《乡土情结》,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李密的《陈情表》,沈从文的《边城》等。

掌握领会了这些材料,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同学的精神境界,扩大生活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及领悟能力,学生作文写作时,将相应的材料充实到文章里,可以极大地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之言之有物,避免空话套话。

2、         融会课文,深化作文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直接决定着文章品质的高下、层次的高低。高考作文尽管题目千变万化,但“立意”却万变不离其宗,着重考查考生的心灵体验、道德情操、人文精神以及思辨能力。这些思想、情感与价值观与许多课文的主旨基本一致。从《诗经》、《离骚》、《史记》到唐诗宋词,从鲁迅到沈从文到史铁生,从莎士比亚到雨果到塞万提斯,从《老人与海》到《瓦尔登湖》到《我有一个梦想》,每一个作者都拥有深厚的人文情怀,每一篇文章都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这些经典之作中徜徉,与这些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仿佛经历一次次精神的碰撞、交融和洗礼,可以培养我们的人文情趣和品格,促使我们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如:从古诗词中,可以感受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坚毅和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豪放;从《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归园田居》中,可以欣赏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感;从《陈情表》、《长亭送别》、《大堰河­­—我的保姆》里,可以体悟出人类至真至诚的情感

这些深邃而优美的思想内涵,为高考作文提供了十分广泛而有益的借鉴与启示。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高考作文题,都能从课文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立意。因此,利用作者对此类话题的看法或认识,熔铸、提升自己的文章主旨。

3、         借鉴课本,丰富情感体验。

一篇好的文章总是给人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震憾,而一个思想愚钝、情感卑劣、精神萎靡的人是无法通过文章表现出人类真善美的情感的。没有对生活的思想敏锐性和思考的深刻性,要写出富有创见、思想性强的文章,那是不可想象的。丰富的的思想和真挚情感,并不都是必须从现实生活中亲历直接获得的,除了我们在生活中学习感悟之外,绝大部分思想感情是通过向书本学习、在于文本真诚对话中吸纳、体悟后得到丰富和提升的。教材文本中,许多作品的作者不仅是中外著名的作家、诗人,而且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学者。与他们的作品倾心“交谈”,既可使学生了解他们生活态度各原则,又可使学生在“对话”中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接受他们的生活思想,获得人生启示。当学生与文本对话有一定触动,心灵深处进一步体验作家的独特见解和真情实感时,他们的思想会深刻起来,情感会丰富起来、认识会全面起来、感情会敏锐起来。认识提高了,情感丰富了,作文文意自然就高远了,文章也就有了感染。

4、         借鉴课本,贯通写作思路。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一篇文章从头到尾,要表达什么意思,必定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如果东拉西扯,思路混乱,或者层次不清,缺乏条理,你表的什么情,达的什么意,人家理解起来就十分吃力。而这恰恰是学生作文所犯的一大毛病。思路不顺畅,难免就想一句写一句,上一句写好了,下一句不知道在哪里,就像挤牙膏一样。一篇文章,从头到尾,其文意是贯通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文脉。大凡有成就的作家,都十分讲究“文脉”。文脉通了,情意自然贯达,文章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反之则不然。而要在作文时学会“写”通文脉,必须在上课文时先学会“读”通文脉。教材文本中有很多写作思路的典范。从全文来说,结构多种多样,但总是根据内容需要来安排。他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总是围绕中心来说的,条理清楚,不会给人们混乱的感觉,我们读起来自然毫不费力。写作教学时就是要把这种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样说的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去模仿、体悟,并通过实践迁移巩固这种写作知识。

5、引用课本原话或仿写课本语言,扮靓写作语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只有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同时,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也对“有文采”作了明确的规定。模仿和借鉴课文语言,将有助于快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引用课文名句,点缀考场作文。如,必修一中张洁的《我的四季》是一篇哲理散文,文中有大量的哲理性语句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引用以扮靓自己的作文,如“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有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只要我认真的活过,无愧的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等语句。再者课本中的文言文也很好的保留了古人的一些思想精髓,如果学生在写作时适当引用势必会增加文章的思想含量,及文采性,使文章增色不少。

仿拟段落、句式,打造语言亮点。如,我们在讲食指的《相信未来》时就让学生模仿诗歌中的前两个小节的句式‘‘当……,当……,我依然……”进行了仿写训练,再比如《十八岁及其他》中有这样的句式“十八岁使我想起了……,使我想起了……”。

化用。如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潜过了落满雪梨花的大自然,让我们乘着“刚朵拉”到生活中寻找它的答案。(《冷香飞上语文》)本段作者借助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将毛泽东的诗词、美国惠特曼的《草叶集》、柳永的《雨霖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杜甫的诗歌以及朱自清《威尼斯》等课文中的人事景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来,显得亦庄亦谐。当然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引用,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这就好比使用典故的雅词一样,将原文或原诗简缩成一个词语或短语,使读者一看便知是用了哪篇课文中的人事物,从而又使文章典雅而显书卷气,雅致大度而不俗。

[1] [2]  下一页

如何从课本中挖掘写作素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