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班主任做思想工作要“三不”

班主任做思想工作要“三不”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216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班主任做思想工作要“三不”,

班主任做思想工作要“三不”
  
  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应做到不要怨天尤人,不能无动于衷,不会无所作为。
  
  一、不要怨天尤人
  
  随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变化,思想道德建设遇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从事思想道德建设的老师本应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细致、耐心同学生一起进行思考、探讨,但在愈演愈烈的高考升学竞争情景下,从小学到高中的思想道德建设逐渐演变、定格为“讲条条”、“背条条”、“考条条”的应试模式。
  
  在很多交心式的调研、谈话中,我们听到的都是对“外因”的无可奈何,于是有“5+2=零”(指五天在校时间的教育抵不上二天的校外感染),“8+1=零”(在校一天八小时的教育抵不上校外一小时的感染),“在高考面前,分数就是一切”之类的感慨。从每天的“零距离”、“服务到家”等电视频道的节目中,我们也深切感受到现实社会中诸如诚信等等严重缺失的“另一面”。
  
  坦率地说,所有这些都是事实,但用哲学的语言表述,那都只是外因,外因可以对内因起重要作用但最终是不能决定内因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怨天尤人,一则在困境和艰难面前你能做的应该是如何走出困境和排除艰难,而不是坐在那里发发牢骚;二则任由你如何牢骚满腹和理直气壮,那些外因都风吹不动、雨打不掉。简而言之,就是怨天尤人没有任何作用,我们不应该再做那些怨天尤人的无用功!
  
  有个故事,对我有过很大启发,在这里简略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位名人在他的墓志铭上刻着大致是这样一段话:年轻的时候想改变整个世界,到中年的时候发现这是做不到的,就下决心要改变他周边地区的状况,到五六十岁的时候发现这也没有做到,就下决心只去改变自己的家庭,到七八十岁的时候,发现这还是很难做到,于是,他感悟到,一个人能够改变的只是他自己。
  
  同样,那些困境和艰难不会在我们的怨声中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态和行动。
  
  二、不能无动于衷
  
  也许是在考试的轨道上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也许是升学排名的压力让我们目不转睛,在如此重大事件面前,我们很多从事思想道德建设的老师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的大事,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胡锦涛语)。要“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要“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教育部也态度鲜明,强调胡锦涛的讲话“既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指导我国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表示:“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从对党的事业、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所有这些理念和要求的落实,不仅仅体现在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和政治课教师上,其他学科的教师也不能有“超脱”的理由,绝对不可以无动于衷。因为我们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关系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我们还只是按照既定的轨道在升学考试的“知识点”和“解题术”上转圈子,如果我们直接或间接给学生留下诸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类的命题和例证只是对考试有用的“敲门砖”,如果我们给学生留下理想信念等同于枯燥概念的印象和偏见,如果我们把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当作是“与已无关”的东西,我们真的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知识点是重要的,但绝不是最重要的。相对于理想和信念这些支撑人一生的基石、相对于可以用以抵挡人生无数风雨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这种灵魂,在德育课程中,知识点应该只是一个恰当的位置。过分夸大、强化,我们就不能收获到真正的希望。
  
  三、不会无所作为
  
  以一个普通德育工作者的身份,我经常这样反思:在一生的教学生涯中,我能够为这个社会贡献的是什么?在一届的教学任务结束之后,除了能让学生有个理想的考试成绩,我给学生还留下了什么值得记忆的东西?
  
  进而想到,一周几节课、一学期近百节课、三年数百节课,在这些节课中,有没有一节课会让学生想起我?有没有一节课是让学生一生收益、终身难忘的。过了若干年之后,我教过的那些学生还会不会想得起我?会不会想得起我的一节有影响的课、一句有影响的话!?如此反思,有时候让人有点不寒而栗。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已经异化为教学机器,我们所做的类似于一部辞典,我们成了所谓的不折不扣的“教书匠”。中医上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说法,套用一下,一个教师的一生如果只是帮助学生学会考试,那如同一个“下医”,这样的结局对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都应该是心有不甘。
  
  因此想到,我们虽然都只是德育课程的普通实施者,我们的影响也许只局限在课堂上,我们的作用范围或许就是几十个近百个学生,但只要我们用心努力,我们就不会无所作为。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心精心选择一个可以让学生终身难忘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饱含人生的哲理,它会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中不只一次地给他启迪或者是警示。一学期一个,三年就有六个故事。这六个故事可以从不同层面对学生发潜移默化的长久效用。这样的事,我们不会做不到,因此我们就不会无所作为。
  
  在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精心选择一个话题,生命的或者是伦理的,道德的或者是法律的,环境问题或者是网络问题,财经问题或者是民主问题,这样的话题是学生困惑的、迷茫的或者是学生好奇的、感兴趣的,就这样的话题和学生展开不只是概念式的对话,不只是“我说你听”、“我教你学”,而是把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都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学会思考和选择。这样的对话也许会占用我一定的时间,但这样的话题是关系到学生人生价值取向、道德选择判断甚至是安生立命的大问题,因此应该是不可缺失的。三年一届的教学,和学生一起探究、感悟和体验三个话题,总共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这样的事,我们不会做不到,因此我们就不会无所作为。
  
  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一个学生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一次认真的、坦诚的、交心式的漫谈,谈人生也好,谈理想也好;谈政治也好,谈生活也好;谈大事也好,谈小事也好。通过这种不是一本正经的漫谈,我们就可能感受到一个具体的生命中最渴望或者是最迷茫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就可能发现一个具体的学生的兴奋的焦点或者焦虑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从中获得的启发会使我们的课堂教育技巧和课堂教学水平技能够得到及时调矫。如果一个教师三年和三百个学生谈三百个小时,总共也就是12天半。平均下来一年不到五天,在三百六十五天中把五天这个零头的时间用在我们的差不多也属于“衣食父母”的身上,(我们甚至还可能是为我自己将来退休后预约了一个可以走动、可以谈心、可以交往的朋友——这是有点“功利色彩”的后话了)这样的事,我们不会做不到,因此我们就不会无所作为。
  
  无论是从事德育工作,还是课堂教学,只要我们不怨天尤人、不无动于衷,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就不会无所作为。
  
  在每年年三十坐在灯下守岁的时候,或者在每三年一届送走那些越长越大的孩子,坐在树阴下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我对得起我教过的每一个学生、我对得起一个德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班主任做思想工作要“三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