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开发人力资源必须着眼于创新教育

开发人力资源必须着眼于创新教育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408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开发人力资源必须着眼于创新教育,

湖北省天门实验高中 张巨宏



摘 要: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超前并快速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创新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创新教育关键是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要改革课程、教材及教学方式。

关键词:创新教育 开发 人力资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的优劣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创新教育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



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曾先后出现过许多工业化后进国家超越先进国家的成功范例。二次大战后,前西德依靠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崛起,而日本依靠大力发展全民义务教育超越西欧,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依靠大力发展中等教育雄居亚洲,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超前和加速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人力资本,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它们在经济迅速发展之前,就在中等教育入学率上达到了较高水平,在中等教育普及之前就开始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实践证明,超前并快速进行人力资本积累,是实现经济超越的有效手段,也是最基本的经验。

中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基础薄弱。如何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将人口包袱转化为人才宝库,是摆在政府、社会和教育界面前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邓小平同志正是在对中国人口多,底子薄这一国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只有发展教育,才能使庞大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优势,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看,1978至2001年间,GDP年均增长率为9.3%,人均GDP年增长率为8.1%,预计在2001至2020年间GDP增长率仍将保持在6.3至8.3%之间,人均GDP增长率保持在5.8至7.6%之间。这一增长率明显高于同时期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长。因此,我国完全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实现这种可能的关键是必须快速有效地解决人力资源的问题。当前,我国人力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特别是农村人口在人力资本存量上与城市存在着巨大差距。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2000年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文化程度,而同期城市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相当于高中一年级文化程度,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十分明显。

尽管经过各方面努力,我们国家受教育人口有了大幅度地增长,但教育质量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教育资源短缺,家长与社会普遍以升学率当作评判教育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形势下,学校只注重了对学生升大学的预备教育,而忽视了一部分直接走入社会的人力资源的职业预备教育,致使这部分学生走入社会后缺乏技术支撑。应试教育只重书本和分数,所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是无法加快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呼唤创新教育,人力资本的积累,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但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一是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国民受教育的年限,同时提倡终身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二是正确评价人才的优劣,不再把升学率当作唯一的追求目标。三是在坚持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第三点尤为重要。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曾在大学物理考试中考过倒数第一。而偏偏这个考试倒数第一,在科学研究中登上了天体物理学的真正的第一。小柴昌俊的经历告诉我们,分数不能代表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具有这种素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也只有这种人才才能推进社会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参加了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举行英特尔国际高中生科技大奖赛(Intel ISEF)。在ISEF教育研讨会期间,来自美国几个不同地区的理科教师介绍了他们从传统教学方式向探究式教学转变方面所作的努力和经验。他们认为,在理科课程中开展探究学习和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能激发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可以使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科学与工程展示会和大奖赛是对这些优秀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在布展期间,刘教授看到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展板,他们自己设计、找材料,用木锯、锤子等工具做一些加工和装饰。在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教师在指导课题的过程中大都扮演“向导”的角色,而不做“保姆”。学生的选题也是自己找的。刘教授说,在ISEF期间看到了几十个国家优秀高中生的精彩展示成果,这些让我感受到了世界范围理科课程改革的动向,也让我认真地反思我国的科学教育现状。科学大奖赛以及课题研究活动十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经历真正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些又恰恰是我国中学教学中的弱点。正如刘教授所说的这样,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国内注重的是灌输书本知识,一切以书本所说为判断正误的标准,乐于引用学术权威的话为依据;国外则期待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观察和见解,鼓励动手实践,挑战权威。所以,一般来说,国内的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实践能力普遍相对较弱。但是,从历史发展的经验来说,这几种能力对于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极具重要性。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历来偏重知识的学习,而比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是学生辛苦地学习记忆了大量的知识,但动手与实践人能力却普遍缺乏。地理课上纸上谈“兵”,理化实验只是简单演示,外语课背单词记语法,却缺少语言情境的交流,成为“哑巴外语”和“聋子外语”。学生学了知识后不会分析,不去实践,更不会创造。这种重知识,轻能力,缺乏创新意识的教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国外基础教育改革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1994年初芬兰全国教育事务委员会颁布的《芬兰高中教育课程框架大纲》明确规定了高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芬兰的高中教育体制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适合本国实际、能最大程度利用教育资源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为芬兰培养了大批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综合素质较高、有创造性的人才。芬兰的高中教育较好地配合了科教兴国的人才培养政策,并为高科技产业的腾飞做出了贡献。诺基亚总裁约马•奥利拉就强调要把重点放在基础教育上,他说如果没有好的普通高中培养出人才,诺基亚不可能建在芬兰。芬兰各界认识到,在二十一世纪信息知识社会,芬兰这个小国家要想适应和融入国际大社会,每个人必须更好、更多地掌握外语。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取消因政治原因一直保留的国语之一的瑞典语,改英语为必考科目,这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包括议会讨论和修改宪法。改革内容之二是综合考试要把解答问题与论文写作、展示技能结合起来,例如容许学生增加时间写科学论文,增设实验操作和劳动技术、信息技操作考查,让高中学生通过毕业考试充分显示各自的理解能力和技能水平。



创新教育关键是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对事物外表的认识,必须通过思考,即抽象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认识过程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科学思考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科学的思考问题、探索事物的必然性。创新思考是在问题发现的基础上探索“为什么”,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新突破、新问题。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因为只有主动的发现才能产生主动的心理和创新的良好心态。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模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而促进其创新心理的形成,创设各种情境,消除学生创新心理障碍,使学生在一种自信、安全的心理状态下,自主参与活动并能主动的发展,甚至敢于向权威、书本、老师挑战,敢于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说“不”。要有探索真理的教学民主意识。教师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出格”和“瞎想”,鼓励学生自信地想和说。当学生细心观察,提出一系列怪异的问题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热情,切不能泼冷水,而应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尤其是激发学生“矛盾好奇心”,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网上检索、切磋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超越固有的常态思维模式,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的思考问题的特性,保持自己的思维个性,独立思考。有了积极主动的心理意识和心理基础,学生自然会产生更高层次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追求。通过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发现,在发现中科学思考,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又在理性认识指导下开展活动、发现和思考。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使认识不断深化,创新意识在活动、发现、思考中不断形成,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1] [2] [3]  下一页

开发人力资源必须着眼于创新教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