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语文课,你准备好了吗——与2017年的新分配教师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七)如何精心打造你的语文课堂?
著名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1.说好第一句话。设置好情境。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条导语架起一道桥梁。
比如教〈〈春江花月夜〉〉我设计了三种开头
(1)激发诗情,检查积累,诵读题目,培养诗意情怀。预习中让同学搜集了写月的诗句,搜集容易,运用则难, 根据预习安排,结合你积累的咏月诗,为老师这节课写几句导语。小组抢答展示诵读。 3分
(2)设置情境,自我导入。明月是永恒的意象,它可以是爱情的见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它可以是相思的寄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它可以是一杯乡色酒,举头低首,酒不醉人人自醉;它可以是一种友情的陪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它还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它孤单的挂在天空,却寄托着人类美好的愿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们走进美妙的《春江花月夜》去体味那醉人的意境和动人的情感吧!
(3)设置情景,找准突破口。屏显题目:春江花月夜。提问学生(1)哪位学生会读题目?1分(2)哪位学生能带着诗的感情诵读题目?2分(3)哪位学生能带着诗情画意的感情诵读题目?3分(4)哪位学生能对题目的诗情画意的进行赏析?4分——以因领学生从简单的读到复杂的赏。
2.提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效问题的设置:一石激起前层浪,双斧劈开万仞山——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这个老师一篇课文要讲三课时,而那个老师只一个课时就够了,其关键在于有效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不一样,效果大不一样
试比较以下几个问题:
(1) 为什么说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过错?
(2) 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
问题(1)过简,机械刻板,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中会漫不经心,不仅无益于击活思维,解决教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反而会使课堂结构松散。
问题(2)可能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得出丰富多彩的答案,便于培养学生辨证客观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养成研读文本的习惯,形成分析归纳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听第二组问题:
(1) 祥林嫂是如何死去的?
(2) 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
(3) 是谁害死了祥林嫂?
问题(1)着眼于祥林嫂死的方式:饿死、冻死、冻饿死、自杀…..从课文看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即使就此展开议论,不过是将注意力分散到无意义的事情上罢了。
问题(2)着眼于祥林嫂的死因,而鲁迅先生的《祝福》要揭示的并非祥林嫂死的方式而是他的死因,祥林嫂是封建主义余孽的受害者,不管怎样死,并不改变这一性质,如果离开这一点去谈她的死,难免与教学目的脱节,这样的提问对学习无益。但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容易“冷堂”,提问内容抽象,学生不易作答。
问题(3)可操作性强,容易激活课堂,学生会得出丰富多彩的答案。谁?我?鲁四老爷?四婶?大伯?婆婆?柳妈?水到渠成,老师最后归纳出是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把祥林嫂给活活勒死了,深奥的主题一下就揭示出来了。
3、设计好一套
3。用好一块黑板:板书设计: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练\\\\\\\"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这种\\\\\\\"浓缩\\\\\\\",往往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式和点睛之笔,把最重要的语言信息传输给学生。好的板书图示设计,可以对讲课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作鸟瞰式的综合,应力求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既有\\\\\\\"三秋树\\\\\\\"的简练,又有\\\\\\\"二月花\\\\\\\"的新颖,要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游褒禅山记》的板书(志、物、力构成一个三角形),《师恩难忘》(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横批;师恩难忘)。
不但老师用,还要让学生用。我上《春江花月夜》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粉笔不同的色彩,展示文章题目。这是一片肥沃的黑土地,不要在多媒体的冲击下,让它闲置荒废了。
4。恰当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使用:耳目一新,身临其境——如(《奇特的激光》《黄山松》《胡同文化》《紫藤萝瀑布》《我有一个梦想》,《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课件给学生做形象的展现,让学生知道本课写了什么,增强了文章的可视性,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
但要知道多媒体永远代替不了语言的表达。让学生在我们语文的课堂上学会语文: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注意语文的工具性,不要追本逐末。不要以为一提双基就不是新课程。既要工具性又要人文性。不仅让学生知道写什么,语文的另两个任务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写,写得怎样。不要语文不象语文课,不要让世人指着我们说《误尽苍生是语文》 不要让文本哭泣。
不管你怎样精心打造,你奉献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思考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 一个“展示的课堂” 、一个“感悟的课堂” 、一个艺术的课堂、一个语文的课堂、一个收获的课堂。
但是啊,“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于漪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上了一辈子的课,教了一辈子的语文,但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把这些遗憾记录下来吧,写反思是弥补遗憾的唯一的手段。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
新课程改革像首宏大的交响乐,课堂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乐章。在新课程理念这乐棒子指挥下,我们的老师要和学生一道,奏出一曲真情交流和谐共振的天籁之音。
(八)让我们对语文说些什么吧!
语文是什么?
一个爱语文的人说:语文是眩目的先秦繁星 是皎洁的汉宫秋月 是珠落玉盘的琵琶 是高山流水的琴瑟 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 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 是庄子的逍遥云游 是孔子的颠沛流离 是魏王的老骥之志 是诸葛的锦囊妙计 是君子好逑的<<诗经>> 是魂兮归来的<<楚辞>> 是执过羊鞭的<<兵法>> 是受过宫刑的<<史记>> 是李白的杯中酒 是曹雪芹的梦中泪 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 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一个语文的优秀执教者(熊芳芳)说:语文天生浪漫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馨、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鹜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机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